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 >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 我国的经济发展 > 贯彻新发展理念 > 贯彻新发展理念
题型:主观题-图表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34 题号:1868178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制造业规模已经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在2023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


注: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占CDP比重在2006年时达到32.S%的峰值。美、德、日等主要工业国家,制造业比重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都是在迈入发达国家、高收入国家行列之后发生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推进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取得显著成效: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5.5%,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1.8%;新能源汽车、光伏产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45个国家制造业集群带动作用充分显现。


(1)描述上图(含注)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说明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举措对解决制造业突出问题的启示。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图表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2023年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浙江省湖州市举行。活动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中央宣传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主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进入工业社会,环境与经济发展就一直受到广泛关注。普林斯顿大学格罗斯曼等经济学家把库兹涅茨曲线的思想应用到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当中,于1995年提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


   

材料二   在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中,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宣示三周年取得的重要成果。

领域具体内容
构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党中央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双碳”工作作出总体部署。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稳步推进累计完成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超过5.2亿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3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煤电。今年上半年,以太阳能电池、锂电池、电动载人汽车为代表产品合计出口增长61.6%。
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显著2022年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91.2%;节能建筑占城镇民用建筑面积比超65%。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78.8万辆、374.7万辆,同比增速均超过40%;保有量超1620万辆,占全球一半以上。
生态系统碳汇稳步提升“十四五”以来年完成国土绿化超1亿亩。我国森林覆盖率达24.02%,森林蓄积量194.93亿立方米,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最快的国家。
绿色低碳政策体系更加完善2020年来,中央财政累计安排生态环保相关资金1.78万亿元。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首期募资885亿元。深化能源价格改革,推动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健全绿色电力交易体系,全国绿色电力交易电量超600亿千瓦时。

材料三   在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现场,自然资源部发布了《中国生态保护红线蓝皮书(2023年)》(以下简称《蓝皮书》)。这是我国首部生态保护红线蓝皮书,系统总结了全面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历程、方法、成果和实践案例,提出了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完善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的思路和建议。

生态保护红线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代表性成果和重大制度创新。自然资源部结合《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编制,会同生态环境部、国家林草局等部门,首次全面完成了全国陆海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本次规划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合计约319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304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域国土面积比例超过30%),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通过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把我国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完整保护起来。


(1)描述材料一中“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图所示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2)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进行简要评析。
(3)结合材料二,分析“双碳”行动三年取得丰硕成果的经济原因。
(4)结合材料三,分析国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经济意义。
2023-09-27更新 | 13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河北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的河北样板。

材料一   河北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稳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品;大力开展现代种业振兴行动,实施种业强“芯”工程,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和“卡脖子”技术,推动种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着力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向农村倾斜,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健合;秉持人民至上,着眼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盼,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物质上富足起来。如今,河北与全国一道告别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馅对岔困农村面的临饮一新

材料二   河北深化拓展“莱西会议”经验,提升乡村领导力,健合乡镇党委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机制,发挥好“四进”攻坚工作组、“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第一书记作用;提升村级自治力,注重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作用,让农民群合自己“说事、议事、办事、主事”,切实保障好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提升治理创新力,实行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职责任务清单管理,推动网格化服务管理合覆盖,常本化制度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争,巩固提升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建设水平。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说明乡村振兴的河北样板的积极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河北做法对推进乡村治理的启示。
2023-12-31更新 | 78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材料一   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为了稳住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党中央和国务院审时度势,强调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扩大内需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拥有全球最大中等收入群体,消费升级方兴未艾,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消费对经济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连续多年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把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充分激发出来,将有力推动我国经济攻坚克难,把疫情造成的损失和外部环境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材料二   当前我国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依然较大。以收入差距为例,按全国居民五等分收入分组,2020年低收入组、中间偏下收入组、中间收入组、中间偏上收入组、高收入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7869元、16443元、26249元、41172元和802947元。收入差距影响总体消费水平,未来我国要巩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基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动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运用消费的有关知识,阐述我国扩大消费需求的合理性。
(2)阅读材料二,运用“财政与税收”的知识,提2条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具体建议。
2021-10-14更新 | 6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