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方向决定道路 道路决定命运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2 题号:1873256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中央电视台曾播放通俗理论对话节目《马克思是对的》,人民网、新华网等融媒体平台也同步推出。节目中讲述了1929年一段父子对话的故事。如下:

孩子:“爸爸,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火?”爸爸:“因为我们家没有煤了。”

孩子:“为什么没有煤了呢?”爸爸:“爸爸失业了,我们没钱买。”

孩子:“爸爸为什么失业了呢?爸爸:“因为矿上出产的煤太多了,卖不出去。”

材料二   李强总理说:现在我们的发展更多是解决“有没有”的问题,下一步需要更加重视解决“好不好”的问题,特别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要在三句话上下功夫: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1)材料一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什么现象?其实质是什么?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是什么?
(2)结合材料,从生产关系角度谈谈材料一中的现象不会出现在我国的理由。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在诸多矛盾中敏锐地抓住主要矛盾,在主要矛盾中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围绕分析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部署党和国家全局工作,是我们党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分析解决中国具体问题的一条成功经验。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确立时间

内容

中共八大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党的十九大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原因,并分析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认识不断深化的意义。
2022-10-31更新 | 11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由于没有找到解决中国前途命运问题的正确道路和领导力量,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抚今追昔,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革命先驱对中华民族发展的美好憧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并为之奋斗的伟大梦想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说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的理由。(答出两点即可。)
2023-05-13更新 | 300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多年来一直在探索和实践现代化。某校政治学习兴趣小组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到以下资料: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一些有识之士试图向西方寻找救国方案,仿造“坚船利炮”,引进铁路等近代生产力,传播君主立宪、宪政、民主、自由、平等思想,搬用总统制、议会制、多党制等,几乎把西方国家搞现代化的整套方案都在中国试验了一遍,但无一成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对中国现代化目标的规划,提出要将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战略从最初单一的“工业化”拓展到包含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四个现代化”。

改革开放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党在充分总结以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西方现代化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基础之上,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进入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我国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可行性。
2023-11-25更新 | 3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