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 经济全球化 > 走进经济全球化 > 日益开放的世界经济 >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题型:主观题-图表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77 题号:188372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1年我国集成电路(芯片)进口与出口数据统计


数量

同比增长

平均价格

总价格

出口

3107亿块

32%

0.495美元

1538亿美元

进口

6355亿块

23.6%

0.69美元

4400亿美元

注:2022年国产芯片实现14纳米级的量产,全球最先进芯片达到5纳米以下级。

材料二   2021年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芯片研发投入占全球的比重

国家(地区)

美国

亚太地区(不含日本)

日本

欧洲

中国大陆

占全球比重

55.8%

29.5%

6.6%

8.1%

3.1%

注:数据来源仅包含集成电路制造工厂、芯片设计厂商和代工厂的研发支出情况,对其余的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的研究投入没有统计在内。

材料三   芯片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的关键因素。2022年8月,美国《2022年芯片与科学法案》经国会两院通过后由总统正式签署成法。该法案旨在通过巨额产业补贴和遏制竞争的霸道条款,推动芯片制造业回流美国,通过"本土化""盟友化",构筑遏制中国全球芯片产业链生态,这一"筑墙""脱钩"的做法,在严重扰乱全球供应链的同时,也是对美国一贯标榜自由市场理念的莫大讽刺。


(1)概括材料一、二、三中反映了我国芯片产业面临什么突出问题?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说明解决这一问题对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有何现实经济意义。
(2)结合材料三,运用《当代国际政治和经济》的知识,对美国的"芯片法案"作出简要评价。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

◆变局中开新局

近年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我国主动识变应变求变的战略举措。

数字化转型对于实体企业来说已经成为必选项,非转不可,但数字化转型之路又充满挑战。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信息基础设施支撑不足,加之主导数字化转型的复合型人才短缺,客观上对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形成巨大掣肘;监管体系与标准规范不完善,融合发展无据可依;企业数字化上下游协同不够,投入高、周期长、收益慢等等,使部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性和动力不足,也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产业链协同效应;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面临着安全和隐私等方面的风险,影响着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说明我国如何破解融合发展的瓶颈,发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乘数效应。

◆以不变应万变

风云变幻的时代,需要凝聚共识的思想;日新月异的世界,呼唤洞察未来的远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胸怀天下始终如一的答案。它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世界人民前途之所在。


十年来,我们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亚丁湾护航等行动,推动五核国领导人就防止核战争发表联合声明。
十年来,我们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推出对非合作“八大行动”“九项工程”,打造面向太平洋岛国的六大合作平台。
十年来,我们共建“一带一路”,达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建成世界最大自贸区,开创性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十年来,我们走在全球抗疫合作和对外提供新冠疫苗第一梯队,向遭受火灾、洪涝、地震等灾害的国家第一时间提供援助。
最近,我们提出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方案,成功举办沙特和伊朗北京对话,推动沙伊关系正常化。
(2)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以“时代催生思想,思想引领时代”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并简要列出该主题蕴含的一条哲学道理。
短评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00字左右。

◆识变局谋新篇

进入新时代,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越是形势多变、情况复杂,越需要我们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把握快速变动的实际,增强政策措施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调查研究既要“走马看花”,也要“下马看花”。“走马看花”就是要保证调研一定的覆盖面,了解面上的情况;“下马看花”就是在摸清整体情况基础上,对“一朵花”进行详细的观察,进行解剖麻雀式的调研。调查研究重头戏在“研究”,要通过精心梳理分析,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结论深刻化,直至抓准问题的本质规律,透过“一管”而窥“全豹”,形成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的思路办法和政策举措。


(3)事必有法,然后可成。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思维过程两个阶段的知识,分析调查研究的思维方法对新时代青年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启示。
2023-05-10更新 | 1350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据统计,2014年我国高铁机车车辆出口增长19.3%,是同期外贸出口增速的3倍,铁路设备已成中国出口新的增长点。2014年,我国企业参与的境外铁路建设项目348个,比2013年增加113个;累计签订合同额247亿美元,同比增长3倍多,完成营业额76亿美元,同比增长31.3%。
2015年2月4日,中国与阿根廷签署了《关于在阿根廷合作建设压水堆核电站的协议》,国家主席习近平见证了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首次成功“出海”。此前,中国已与巴基斯坦签署了340亿美元投资协议,将建设大规模核电厂、地铁及轻轨站等。通过装备“走出去”,有效化解了我国产能过剩,带动了国内产业调整和发展。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我国推动装备“走出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016-11-26更新 | 11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格局。其中,经常账户顺差1222亿美元,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1.5%,继续处于合理区间;直接投资呈现净流入。

具体来看,一是货物贸易顺差同比增长。上半年,国际收支口径的货物贸易顺差2306亿美元,同比增长35%。二是服务贸易逆差同比收窄。上半年,服务贸易逆差438亿美元,同比下降43%。旅行、知识产权使用费和运输是主要的逆差项目。三是直接投资延续较高顺差。上半年,直接投资净流入1237亿美元,主要是来华直接投资净流入1796亿美元,其中一二季度分别净流入976亿美元和820亿美元,均保持在较高水平,表明境外投资者对我国经济充满信心;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出559亿美元,显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平稳有序。

当前,我国内外部经济均衡发展基础更加牢固,为我国经常账户的平稳运行和基本平衡打下坚实基础,有利于国际收支延续基本平衡格局。


(1)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的经济原因。
(2)材料中提及的“顺差”和“逆差”说明什么问题。运用经济知识加以分析。
2022-04-09更新 | 7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