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逻辑与思维 >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 把握辩证分合 > 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72 题号:18892744

潮起京津冀,协同向未来。

面积21.6万平方公里、拥有1亿多人口的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文化一脉,具备协同发展的天然基础。2014年,党中央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地按照“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持续推进区域协同发展。

9年来,抓住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牛鼻子”,三地发挥各自优势,签署合作协议,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坚持创新引领,京津研发、河北制造,产业链深度融合。179个政务服务事项“同事同标”,231个事项线上通办。北京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津冀延伸,组建22个京津冀高校发展联盟,累计实施医疗卫生合作项目约50个。

进入全面深化实施新阶段,北京、天津、河北将继续抓住机遇,加强前瞻性整体性谋划,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打造我国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阐述京津冀是如何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之路的。
2023·北京东城·二模 查看更多[3]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中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农民翻身解放作为革命的基本问题,领导人民进行土地革命,实行“耕者有其田”,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为中国摆脱贫穷落后创造了根本政治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面对贫困新形势,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加强领导、建强队伍,区分类别、靶向施策,解决“扶持谁”“ 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依托严密组织体系和高效运行机制,广泛动员和凝聚各方力量,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的社会扶贫体系,把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汇聚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打响脱贫攻坚战。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带领中国人民从翻身解放到解决温饱、从基本小康到全面小康,中国以自己的发展为人类反贫困作出重大贡献。


运用辩证分合的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成功实现脱贫的原因。
2022-08-23更新 | 323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2】2022年6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新噪声法”)开始施行。

材料一   某校高三学生针对“网络直播产生的噪声污染问题”展开调研,以下是调研报告的部分内容。

让世界听到安静的声音

噪声污染被称为“看不见的污染"。直播行业噪声污染主要分局类:一是户外直播,音响、话筒,灯光等设备一点俱全,主播们卖力表演。他们通常会选择”网红”地点。聚在一起”夜夜笙歌”。引发群众驻足观看,甚至”导致交通堵塞。二是居家直播。许多主播白天睡觉,晚上工作。甚至直播到午夜12点以后。房屋缺少隔音材料。严重干扰邻居正常生活作息。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新噪声法"实施后。原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同时废止。“新噪声法”补全了原法在管理对象和范围方面的缺失。重新罪定噪声污染内涵和噪声排放标准。将“来依法采取防控措施"产生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界定为噪声污染。对违反噪声污染防治法的各种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作出规定。

材料二   调研结束后,该校高三学生围绕“如何正确看待网络直播产生的噪声”展开激烈讨论,同学们各抒己见。

甲:网络直播是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产生噪音是不可避免的,别人不应干涉。

乙:网络直播产生噪音严重干扰周围居民正常生活作息的,受侵害者必要时可以通过商事仲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丙:网络直播行业亟须整顿,提升从业者素质,减少噪声污染,融洽邻里相邻关系,建构和谐社会氛围。


(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思维的动态性特征的知识,分析“新噪声法”如何做到“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2)结合材料二,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分析甲、乙、丙三位同学的说法是否正确及理由。
(3)针对当下直播行业发展迅速,内容良莠不齐的现状,结合所学文化知识,围绕“整肃行业风气,促进文化发展”的主题,为相关从业者写一封建议书。要求:主题鲜明,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字数150—200字。
2023-04-22更新 | 646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发祥地,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

材料一   黄河流域属于不同行政区域、不同职能部门管辖、管理,使得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呈现出碎片化特征,影响治理成效,水土流失和水污染问题严重威胁母亲河的安全。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先后出炉:2020年10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2021年10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草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通过……。从三江源头到渤海之滨,从上中下游到左右岸,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政绩观,把系统观念贯穿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加快绿色转型,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当前黄河流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迈入新阶段,奏响了新时代转型发展的“黄河大合唱”,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材料二   习近平指出,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1)结合材料一,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奏响新时代转型发展的“黄河大合唱”,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2)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发展是如何运用辩证思维的。
2024-03-13更新 | 15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