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 经济全球化 >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题型:主观题-论述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6 题号:18936125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积极主动的开放政策,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多年来,中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货物贸易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一位,服务贸易从世界第十一位上升到第二位,利用外资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对外直接投资从世界第二十六位上升到第一位。

20多年来,中国全面履行入世承诺,中国关税总水平由15.3%降至7.4%,低于9.8%的入世承诺;中国中央政府清理法律法规2 300多件,地方政府清理19万多件,激发了市场和社会活力。

中国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作出重大贡献,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中国已连续四年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带着各自高质量展品齐聚而来,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不断涌现。一些全球知名企业不仅通过进博会的平台,让展品加速变成商品,还加大了在中国的投资规模。

面对世界经济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蔓延,中国对外开放非但没有止步,而且推出了一系列扩大开放的政策措施,包括全面实施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稳步推动金融市场准入、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等,为推动世界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韧性的发展注入强大正能量。


结合材料,从《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角度,论述坚持对外开放是实现我国同世界深度互动的重要保证。要求:①运用相关知识概括实现我国同世界深度互动的表现,联系论题,形成总论点;②理论论证中论题、总论点、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论述逻辑较准确、连贯、完整;③概括地引用上述案例进行事实论证,以充分支持分论点;④准确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⑤建议论述篇幅限制在400字左右。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12月25日,全国商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总结2017年及过去5年工作,明确新时代商务工作的新要求新目标,部署2018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商务部部长钟山表示,过去5年,商务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商务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是,2050年前,全面建成经贸强国。
请根据“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通过进一步健全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全面建成经贸强国?
2018-01-14更新 | 178次组卷
主观题-图表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同心逐梦的中国,正在以博大宽广的胸怀、心系天下的情怀,奏响“一带一路”交响曲,谱写自贸区战略新华章。

材料一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热烈响应。2015年3月,福建被国家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2015年4月,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福建自贸区)正式建立,实施范围涵盖平潭、厦门和福州三个片区。

材料二   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自2013年以来,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大健全法制,国务院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协同实施,社会各界群策群力,福建自贸区筹建工作依法有序推进。目前,福建省围绕立足两岸、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战略要求,确立了自贸区重点实验项目186项,涉及体制创新、对台开放、投资管理、法制保障、市场监管等方面,自贸区建设全面铺开。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 经济生活)相关知识,概述“福建自贸区”和“海丝核心区”的建设,对福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产生的积极影响

2017-09-20更新 | 91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世界经济遭遇重挫,全球需求市场萎缩。党中央基于国内外形势作出重大战略部署。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有专家指出,扩大内需不等于放弃外贸,形成国内大市场不等于放弃国际竞争。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关键要办好自己的事,向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动力。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角度,分析当前实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意义。
(2)分析说明我们应怎样向扩大开放要动力?
2020-09-26更新 | 27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