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 传统文化的继承 >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5 题号:1898037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凝结。二十四节气植根于农耕文明,融汇了先进的农学思想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理念,是中国社会顺天应时、指导实践的生活制度,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文明成果的典型代表。

在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下,虽然我们有了很多关于气候和农业的科学知识,但二十四节气并未过时。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生产实践制度,二十四节气为各地域、各族人民共有共享,共同传承。二十四节气不仅自身内涵丰富,而且与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庆、传统民俗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不同节气有不同的饮食习俗,这些节今饮食是人们结合生理需要、生命健康与气候变化产生的经验总结,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节令食品以美食为载体,以节令内涵和民俗观念为依托,将人们聚在一起,唤起情感的联结。二十四节气渗透在诗歌,绘画,音乐、舞蹈以及传统工艺中,浸润人民的心灵流传千古。在当前,人们通过新的表达形式和传播方式,对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进行提炼、升华、传播和弘扬,使其在现代社会绽放光彩。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当前传承好二十四节气的文化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应如何传承好二十四节气这一宝贵文化遗产。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港珠澳大桥是国家工程、国之重器。从1983年提出建造设想到2009年l2月15日开工建设再到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凝聚了几代人的汗水与智慧,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的夙愿。


“超级工程”背后有“超级元素”,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赵州桥就是一个例证。港珠澳大桥的设计师们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中华儿女同心同源的情结、世界桥梁建设有益经验和我国桥梁顶尖技术有机结合,立足港珠澳实际情况自主创新而建成。

大桥建设难度极大,从20世纪90年代进行可行性研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到专家初审通过、国务院批准,历时1 6年,大桥的建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施工期间因环境评估、实际施工状况而几经延期,大桥的贯通书写了多项世界之最,有利于港珠澳三地人员交流和经贸往来,对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升珠三角综合竞争力,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等具有重大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继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港珠澳大桥是如何实现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
2020-01-01更新 | 80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材料一:春节派“红包”是华人新年的一种习俗,华人喜爱红色,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也叫压岁钱,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材料二: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钱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材料三:要说羊年春节最火的什么,那无疑是抢“红包”!羊年春晚最大的国民行为是抢红包。马云、马化腾利用一个小小的手机红包就把央视举全国之力、精心准备半年之久的新民俗“春晚”给打败了!有人说:红包秒杀传统一切广告形式的秘密就是体验、就是参与感、就是连接!这是互联网产业最具优势的地方。在中国最强势的超级广告平台春晚的直接带动下,微信支付、支付宝伴随着红包迅速向全民普及渗透,腾讯、阿里巴巴做了一个做梦都会笑醒的广告。
(1)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一、二,对全民抢“红包”现象谈谈你个人的认识。
(2)结合材料三,从辩证法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说“腾讯、阿里巴巴做了一个做梦都会笑醒的广告”?
(3)“红包”如何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请你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就发“红包”提两点建议。
2016-11-26更新 | 37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2016—2017辽宁葫芦岛普高协作体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加强历史文物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始终为习近平所关注、所思考。习近平强调,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016年4月12日,习近平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知识,说明应如何传承中华文化。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理解。
2017-02-08更新 | 1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