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探究世界的本质 > 世界的物质性 > 自然界的物质性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2 题号:19108427

近年来,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报告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五位一体”的文明建设,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运用世界物质性的知识,说明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这是内蒙古半农半牧草原上恢复生态、建设“美丽中国”的场景。草原散养牧鸡,鸡吃草籽、昆虫,不用饲料添加剂,提高了肉蛋品质,增加了牧民的收益,又能有效控制草原虫害。牛羊改吃农田秸秆,既可以让过度放牧的草场得到休息,又把大量秸秆变废为宝,避免其田间焚烧带来的空气污染,而粪便或沼渣还田又增加了农田地力。这一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请用“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分析说明材料中建设“美丽中国”做法的合理性。

2023-09-19更新 | 191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8月15日,我国迎来首个全国生态日。全国生态日既是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以钉钉子精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的重要途径。生态环境保护不能只喊口号不见行动,也不只是政府和企业的事,而需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从全国生态日出发,共同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凝心聚力,为推选美丽中国建设加油助威,我们必能牢牢掌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主动,让中华大地蓝天水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结合材料,从唯物论的角度,谈谈“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科学性。
2023-10-16更新 | 194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材料一 2016年9月3日G20峰会在杭州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同美国总统奥巴马、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杭州共同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批准文书交存仪式。习近平在讲话中承诺:“我们将毫不动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我们推动绿色发展,也是为了主动应对气候和产能过剩问题。今后5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分别下降23%、15%、18%。 
材料二 据共同社2016年7月5日报道,日本经济产业省日召开了旨在讨论温室气体减排长期措施的专家会议。为了在确保经济增长的同时采取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举措。会议将制定促进可再生能源和节能领域投资及技术革新的措施。然而在2013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会议(COP17)上,日本反对《京都议定书》,并不认同新庙宇的减排义务,遭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多方批评。各国认为必须顺应气候变化规律,采取必要的具体措施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而这恰恰需要各国实实在在的努力与投入。
结合材料一、二,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材料中所体现的哲理。
2017-02-08更新 | 29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