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政治与法治 > 全面依法治国 >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 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58 题号:19147008
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的《秦律十八种·田律》是一部关于农、林、牧、渔、粮等方面的法令,涉及林木、野生动植物、草地、河道的保护和关于及时汇报雨量和自然灾害的报告制度,这显示出秦国重视农业和生态保育的一面。这表明(     
A.我国战国时期已有完备的法律体系B.法的内容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C.法律是封建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D.法在国家治理中具有政治职能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2020年11月16日,习近平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指出,党中央将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予以有力推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我国法治建设已取得的成就是(     
①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基本形成
③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
④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06-23更新 | 21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2023年10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这是我国第一部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法律,为全面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根本的行为规范和有力的法治保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这表明我国(     
①适应新时代新形势进行科学立法
②立法集中体现了全体社会成员的意志
③立法机关通过国家立法凝聚价值共识
④重视强化道德对法治建设的支撑作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1-24更新 | 83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有人认为,中国传统社会中只有刑法,没有民法。其实在不同社会,民事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和发挥作用的方式各不相同。我国古代主张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等,这些为我国民法典编纂提供了丰厚滋养。这说明(  )
A.传统文化是财富,维系着今天的社会秩序
B.中华法系因其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C.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实现了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D.从延续民族文化的血脉中前进,能推动良法善治
2022-09-10更新 | 54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