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时代精神的精华 > 哲学的基本问题 > 主观唯心主义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9 题号:191846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康德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孟子

材料二 “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朱熹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
(2)材料二的观点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大影响,请评析这种观点。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截至2019年8月11日,超强台风“利奇马”共造成浙江、上海、江苏、安徽、山东、福建6省市651万人受灾,145.6万人紧急转移安置。面对灾情人们议论纷纷。

甲说:“这是天意呀,老天爷要对咱们惩罚,有啥法子呢?”

乙说:“天意倒不是天意,倒是今年的辛苦全白费了,荒年已成定局,我们只有自认倒霉啦!”

丙说:“灾害已经发生,这是事实,但人还是有办法的,夏季损失秋季补,农业损失副业补,要生产自救战胜灾害。”

丁说:“眼开则灾来,眼闭则灾去,闭上双眼,灾在何处?”


结合材料,请指出上述四人说法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思想?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
2023-05-23更新 | 53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前,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孩子偷的,就暗暗地注意那个孩子。他看那个孩子走路的姿势,像是偷了斧子的样子;他观察那个孩子的神色,也像是偷了斧子的样子;他听那个孩子说话的语气,更像是偷了斧子的样子。总之,在他的眼睛里,那个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像是偷斧子的。不久,他在刨土坑的时候,找到了那把斧子。原来是他自己遗忘在土坑里了。从此以后,他再看邻居家那个孩子,一举一动丝毫也不像偷过斧子的样子了。

材料二   《坛经》中云:“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1)为什么他找到斧头前后对邻居孩子的看法有这么大的区别。
(2)在“疑人偷斧”、“仁者心动”故事,以及“存在即被感知”的观点中,分别把什么当做了决定性因素,有何共性?
(3)你知道哪些中外“神创论”的观点?这些观点有什么共性的地方?
(4)“神灵”属于意识现象还是物质现象?我们能左右“神灵”的意志吗?
2023-07-04更新 | 1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思考探究:
(1)纵观人类历史,有三个字,让诗人去翻开无字天书,让哲学家去古希腊广场寻找真相,让探求者去寻找神谕,这三个字便是“我是谁?”。你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2)我国古代哲学家王阳明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鲜艳起来,便可知,此花不在你心外。”请从自身体验出发,思考:世界是否因为我而存在?。
2023-07-27更新 | 1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