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政治与法治 > 全面依法治国 >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5 题号:193342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治国理政须臾离不开法治。全面依法治国,要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回应时代需求,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贯通起来、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通起来,不断赋予法治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结合材料,运用“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的知识,谈谈上述材料对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工作的启示。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民法典的制定,开启了我国公民权利保护的新时代,体现了人民需求,保障了人民权益。民法典用权利本位构建起整部法典的逻辑主线,必定能够更好地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例如:将“保护生态环境”写入民法典的总则编,有助于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发挥环境保护职能,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再如,民法典明确对个人信息的保护,能够有效避免公民受到信息泄露的非法侵扰,对堆护正常的信息秩序和个人隐私具有现实意义。总之,民法典的实施回应了群众的法治要求,完善了我国法律体系,有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有人认为良法之下方有善治国家。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良法”和“善治”的关系。
2020-11-11更新 | 37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依法治国是对新中国历史经验进行深刻总结的结果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国家民主法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确立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这在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确立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地位是怎样体现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和相关原则的。
2021-07-14更新 | 107次组卷
主观题-辨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残缺的和不负责任的。但随着“爱的教育”、赏识教育思想的泛滥和过分夸大,面对学校中“熊孩子”,出现了许多老师不敢管,不能管,不会管的情况,纯粹的道德说教又难以起作用。为此,为落实党中央提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保障和规范教师依法履行教育管理学生的职责,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2019年11月,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广大家长、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并提出很多可行性意见。2020年9月教育部审议通过《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该法明确了教师实施惩戒的情形、程序、界限、方式等内容,规范和加强了教师的教育行为,在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教育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什么?
(2)请运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出台对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何启示。
(3)有人认为,《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出台会使体罚学生合法化。试从“法治国家的内涵”的角度简要分析该观点。
2021-07-15更新 | 43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