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探索认识的奥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实践的特征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98 题号:19348633

材料一 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发展、人民健康及生态环境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20202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强调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材料二 疫苗的研发对生物安全有着重要意义。但成本高、周期长、成功率低构成了疫苗研发的一般规律,即便进入人体试验环节,后续研发也极其漫长并充满变数。有关专家表示,在疫苗的研发进展上公众一定要保持理性。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疫苗的研发进展上公众一定要保持理性”。请从认识论角度为该观点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 (0.4)
名校
解题方法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就是带着目的或问题,广泛收集有效资料,进行科学分析研究,得出实践基础上的正确认识,并指导实践。

毛泽东同志是践行读书与调研相结合的典范,始终倡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据湖南党史陈列馆资料统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开展的调查研究不下60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他到各地调研不下57次、约2851天。毛泽东一生开展的多次调研活动,在调研前都一般会做准备,经过“打腹稿”,事先思考调研方案,拟定调查提纲,做足各项准备。毛泽东长期深入群众调研一线,听真话、察真情,善于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分析研究材料,透过复杂现象洞察事物的本质规律,他撰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就是典型代表。毛泽东长期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认为调查和研究一定要“一是一,二是二”,务实地开展调查和研究,在毛泽东的影响下,以他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调查,非常务实、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主义,体现了崇高风范和优良作风。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重要优势,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

材料二   2021年10月21日,湖南省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明确劳动教育成为必修课,中小学校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校要积极整合传统劳动和新型劳动教育内容,通过必修课程开设、学科(专业)渗透融合、课外活动实践等途径实施劳动教育。同时,要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支持劳动教育开展,各地要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因地因校制宜,逐步建好配齐劳动实践教室、活动场所、实训基地。


(1)结合材料一,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说明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把调查研究作为重要传家宝。
(2)某校拟组织学生就当前中学生的劳动教育现状开展一次调查研究,结合材料二,请你撰写一份调查研究方案提纲。
要求:阐明对中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指出开展此次调查研究的内容、方法等,字数150字左右。
2022-05-10更新 | 219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中华传统文化是香港文化之根。中华文化经典是中国人血液里的文化基因,已经渗透到香港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尽管“东方之珠”的香港是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合中生长,但她从未改变的是一颗“中国心”。北角英皇道上,粤剧馆新光戏院有“粤剧界红馆”的美誉,一票难求;中秋节的彩灯会,农历新年春节财神迎春纳福,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各种传统习俗也在此绽放异彩;被称为“东方好莱坞”的香港,弘扬民族正气、自强不息的“黄飞鸿系列”电影作品经久不衰;在社区中,不少香港市民在晨练着“中国功夫”。

日益紧密的文化交流成为两地“连心桥”。近年来,“艺海流金——内地与港澳文化界交流活动”、“香江明月夜”庆中秋系列活动、“根与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品牌交流活动等在持续推进;内地与香港携手保护文化遗产,截至目前,香港已有10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有两位国家级非遗产传承人;“国粹香江校园行”“港澳大学生文化实践活动”等持续开展,成为两地青年交流的重要平台;文化企业界互访、举办论坛、研讨会等更密集,为两地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1)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中国心” 如何得以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合中生长?
(2)结合材料并运用实践相关知识,简要谈谈如何才能让紧密的文化交流成为两地“连心桥” ?
(3)为了把“爱港”和“爱国”紧紧凝结在一起,让香港与大陆的亲情树更加繁茂,共同谱写更加繁荣昌盛和辉煌灿烂的未来篇章提出2条建设性的建议。
2017-07-10更新 | 51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目前,“三步走”中的“前两步”均已实现。

但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面对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失利带来的严峻考验,工程全线深入开展质量整顿。长征五号B首飞成功,验证了火箭总体方案的正确性。2022年将接续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完成“三步走”全部任务目标。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历程。
2022-10-27更新 | 1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