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政治与法治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 科学执政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7 题号:19478115

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之宝。早在1930年,毛泽东就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不断拓展,无不是以调查研究为前提、为依据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深入调查研究作为开展工作、出台政策、制定战略的“先手棋”,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和深邃思考,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2023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引起强烈反响。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知识,说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应怎样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启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减贫进程,将马克思主义的反贫困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开发道路,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扶贫减贫理论体系。

中国共产党贫困治理的演进可以概括为三次历史性跨越:第一次跨越是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层面探索解决贫困问题的治理之道;第二次跨越是贫困治理方式实现从“被动的救济式扶贫”向“主动的开发式扶贫”的转变;第三次跨越是扶贫机制上实现了从“大水漫灌式”的全面扶贫到“滴灌式”的精准扶贫转变。这与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具有内在逻辑的一致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扶贫减贫事业放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扶贫治理体系不断创新完善,精准扶贫理论不断丰富发展,贫困治理能力逐步提高。2013年至2018年,每年有1200多万人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1.7%,中国成为全球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减贫、扶贫的巨大成就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中国的精准扶贫方略为解决全球贫困问题提供了有效路径。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说明党不断探索扶贫减贫理论的意义。
2020-04-27更新 | 80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某市是我国东部一个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经济一直高速增长,工业化水平高,但存在三大产业比重失调,工业发展能耗高、污染较为严重等问题。为实现科学发展,市委深入调研,了解民意,确定了科学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保障“五个一体化”战略和人才、科技、生态、民主、文花“五个互动”的转型路径。以减排、节能、节地、科技创新与富民“五类指标”取代单纯的国内生产总值目标。在市委的领导下,市政府各部门和全市人民一起构筑科学发展新优势,整个城市进入了可持续发展轨道。


结合所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分析该市市委做法的依据。
2016-11-26更新 | 133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乡村振兴,关键在党。

2022年4月1日出版的第7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章指出,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各级党委要扛起政治责任,在上级决策,部署大的前提下,坚持唯实导向、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径和方法对策。乡村振兴各项政策,最终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来落实。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必须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要广泛依靠农民、教育引导农民、组织带动农民,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投身乡村振兴,建设美好家园。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知识,说明应如何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2024-03-19更新 | 73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