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政治与法治 > 全面依法治国 >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 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6 题号:19520642

材料一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在水安全工作上的决策部署,2022年10月3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安澜,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黄河岸畔的山东省齐河县赵官镇大徐村,白墙灰瓦,巷陌整洁。“过去污水乱排,如今家家接上管道,污水流到处理站,环境变好了。”村民徐光宝说。


(1)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的合理性。

材料二法治黑龙江建设是黑龙江省法治社会建设发展中的核心问题。黑龙江紧密结合省情,充分发挥省委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执法工作队伍建设,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推进政务公开;加强业务培训,推进阳光司法;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营造法治氛围培养公民对法律的信仰。


(2)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如何推进法治黑龙江建设。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

某地探索形成了“五治联动”的社会治理典型样板。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战斗堡垒作用,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以“自治”强基,激发共建合力。尊重群众的主体性,引导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提高群众自治能力。以“法治”固根本,构筑善治格局。颁布实施《城乡社区治理促进条例》,通过立良法,推进善治目标的实现。以“德治”聚民心,弘扬新风正气。融精神文明建设于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促进形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新风尚。以“群治”聚合力,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多措并举,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群众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广参与者、最大受益者、最终评判者。以“智治”赋能,释放基层治理新活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便民服务模式,开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受理业务,努力实现“一站式”办结。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分析该地基层治理的成功经验。
2024-04-19更新 | 31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保障阅读障碍者平等欣赏作品和接受教育的权利,我国著作权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以阅读障碍者能够感知的无障碍方式向其提供已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为提升此项规定的可操作性,国家版权局印发的《以无障碍方式向阅读障碍者提供作品暂行规定》明确指出:阅读障碍者包括视力残疾人以及由于视觉缺陷、知觉障碍、肢体残疾等原因无法正常阅读的人;无障碍格式版指采用替代方式或形式,让阅读障碍者能够感知并有效使用的作品版本;制作、提供无障碍格式版应遵守指明作者姓名或名称、作品名称,使用合法来源作品,尊重作品完整性,仅限通过特定渠道向可提供相关证明的阅读障碍者或无障碍格式版服务机构提供,不以营利为目的,告知著作权人并记录相关事项等要求。

结合乙、丙两公司的做法,从法治角度,谈谈为什么在无障碍作品使用中,法律对著作权加以限制又予以保护。
2024-02-29更新 | 234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9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立改废释并举,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要领域立法,加快我国法域外适用的法律体系建设,以良法保障善治”。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谈谈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全面依法治国应坚持哪些原则?
2022-05-24更新 | 1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