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探究世界的本质 > 世界的物质性 > 自然界的物质性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8 题号:1952276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福建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不断开创生态环境保护新局面。

材料一   闽江是福建的母亲河,流经福建70%的设区市、45%的县(市、区),保障着全省40%经济总量的用水需求和1/3人口的饮水安全。闽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流域生态保护存在宽严不一、协同不足、利益关系复杂等问题,因此福州、南平、三明、宁德、泉州、龙岩、莆田七个闽江流域的城市打破行政边界,联手协同立法。七市人大常委会先后组织多次实地调研,广泛征求民意,分别制定了《关于加强闽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决定》,规定各市要共同建立协同保护机制,加强协同治理,形成工作合力,保证流域内依法治理的一致性、协调性,确保闽江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并进。


(1)结合材料一,运用“科学立法”的相关知识,说明福建省七市协同立法对闽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

材料二   厦门下潭尾湾为河道入海口区域,属于河口泻湖类型滨海湿地。过去由于水资源减少、水产养殖、围垦等原因,下潭尾湾大面积分布的红树林和其它滨海湿地植物几乎消失殆尽,湾区成为一片泥潭,滨海湿地固碳储碳、维持生物多样性和防灾减灾的功能不断退化。

厦门市依托下潭尾滨海区域景观优势,以生态为基础、保护为目标、开发为辅,进行综合整治。委托专业科研团队培育种植约85万平方公里的红树林,人工增殖放流鱼类、贝类、虾蟹类等13个物种的生物,构建起良性的红树林生态系统,打造出包含海岸休闲观光带、海洋休闲游憩区、海洋生态科普片区的“一带两区”景观格局,建成独具特色的滨海湿地公园,成为蓝色海湾上的城市“绿肺”。


(2)结合材料二,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说明下潭尾湿地治理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启示。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2023年春天沙尘暴频频来袭,较往年偏多。沙尘暴有哪些影响?究竟是不是人类造成的?能否“治理”,甚至被“消灭”?这些问题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和热议。

沙尘暴作为一种灾害性天气,影响大气环境质量,造成财产损失,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困扰。但是,从大陆或全球自然物质循环尺度上看,沙尘暴在全球气候和生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阳伞效应”“冰核效应”“中和酸雨效应”,更重要的是“铁肥效应”-沙尘带来的铁元素会促进海洋的初级生产,消耗大量的碳,通过“生物泵”向深海埋藏,进而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浓度。

沙尘暴的形成需三个条件:地面有大量松散沉积物、有强劲持久大风、有冷暖气团相互作用。第一个条件,人类活动可以影响;其他两个条件,人类难以改变。

沙漠分为“原生沙漠”和“人造沙漠”两大类,“原生沙漠”是自然造化的存在,“人造沙漠”通常是人类过度开发利用所致。治沙治的是“荒漠化”,把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和破坏尽量恢复到原位,而非原生沙漠本身。

沙尘暴能否“治理”,甚至被“消灭”?请提出你的观点,并运用辩证唯物论的道理分析说明。
2023-06-30更新 | 22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材料一:2016年9月3日G20峰会在杭州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同美国总统奥巴马、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杭州共同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批准文书交存仪式。习近平在讲话中承诺:“我们将毫不动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我们推动绿色发展,也是为了主动应对气候变化和产能过剩问题。今后5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分别下降23%、15%、18%。
材料二:据共同社2016年7月5日报道,日本经济产业省日召开了旨在讨论温室气体减排长期措施的专家会议。为了在确保经济增长的同时采取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举措,会议将制定促进可再生能源和节能领域投资及技术革新的措施。然而在2013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会议(COP17)上,日本反对《京都议定书》,并不认同新设定的减排义务,遭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多方批评。各国认为必须顺应气候变化规律,采取必要的具体措施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而这恰恰需要各国实实在在的努力与投入。
材料三:人类一直专注于经济增长,而气候变化问题在很长时间内都未受刭重视,最初是在科学家关于环境监测的各类实验中被讨论的。直到上个世纪中期,为了解决“没有发展的增长”这种情况,气候变化问题才全面引起了大众关注,人们也开始探讨引发气候问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很多自然科学家进行过多次勘测、实验、不断反复分析证实后作出了多份报告。从“自然界自身的产物”到“人类活动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人们日益发现各个国家都必须要承担这种“共同但是有区别的责任”,更多的科学家也在试图做出更准确的分析,以解决这举世瞩目的重大战略性问题。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材料中所体现的哲理。
(2)结合材料三,运用认识论观点说明气候变化问题为什么会被提出并不断深化。
2017-02-08更新 | 343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大都建立在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基础上,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往往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甚至导致自然界的无情报复。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要着力避免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绝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在代内与代际间公平合理配置资源,让当代人及子孙后代享有丰富物质财富的同时,也能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


结合材料,运用“探究世界本质”的知识,说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过程给我们的启示。
2023-11-30更新 | 5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