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8 题号:1961045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益成为年轻人追捧的风尚,国潮正在成为这代年轻人生活的一部分。各文博单位纷纷“出圈”,文物雪糕打造出“舌尖上的博物馆”,考古盲盒让人人都能成为考古人,文具、服饰、日用品等国潮文创层出不穷;《如果国宝会说话》《上新了•故宫》轮番上映,以崭新的形式宣传文物;《只此青绿》《洛神水赋》用创意古典舞切中时代的审美脉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张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年轻人最集中的游戏阵地也被国潮席卷,除了造景、布景上的中国元素,更在背景音乐上下功夫,邀请非遗传承人加盟创作,追求更经典、更中国,用文化为游戏产业加分。

时代和年轻人选择了国潮,民众的文化热情被点燃,传统与时代碰撞、交响,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中国的年轻人正用中国话语讲述着中国故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在复兴,世界将听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声音。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说明“国潮复兴”的当代价值。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河南省郑州市作为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的主要实证地之一,以传承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契机,围绕“四地”对建设文化强市进行探索。

打造“中华儿女的寻根之地”提质升级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启动黄帝文化博物馆、中华姓氏博物馆两馆展陈工作。整合上古人文、三代文化、郡望堂号、历史名人等“四大文化链条”,叫响黄帝故里这一文化龙头,整合“四大文化链条”,为“寻根之地”提供强力支撑。
打造“中华文明的朝圣之地”立足早期中国文化遗存,重塑“圣山圣河,圣人圣迹”。着力推进“嵩山朝圣”品牌建设、“黄河朝圣”基地建设、“早期中国”遗址提升、“禅宗少林”文旅体验、“朝圣之地”圣典复原等一批重点项目。高规格建设中国天文博物院,集中展示中国古代天文历法、二十四节气、农耕文明,打造中国天文历法朝圣地。
打造“中华文化的体验之地”打造中华文明主题乐园,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休闲主题乐园结合的突破,实现中华文化软实力以休闲主题乐园方式走向世界的突破,实现“郑州探索、河南首创、中国模式”国家文旅品牌走向海外的突破。
打造“国学教育的实践之地”立足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古代四大书院之首的嵩阳书院为核心,突出特色和优势,以国学进校园、企业、景区、街区、社区、家庭为主要路径,精心打造全国性的“点、线、面”结合的“国学教育的实践之地”。
结合材料,说明郑州市围绕“四地”探索建设文化强市所蕴含的文化道理?
2023-11-26更新 | 224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2023)于2023年7月6日至7月8日在上海举办,本届大会以“智联世界生成未来”为主题,聚焦通用人工智能发展,共话产业新未来。本次大会首次设置“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成果展”和“迈向通用人工智能”两大主题展,聚焦AI创新成果和未来产业集群布局;围绕元宇宙、人工智能+艺术、智能机器人等主题展示丰富场景,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

附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一些潜在的职业,可能会受到人工智能的影响,其“高强”的本领让文化从业者感到焦虑,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文化从业者?对此,人们看法不一。

正方:人工智能将会取代文化从业者反方:人工智能无法取代文化从业者
在影视产业,人工智能承担了电影剪辑、后期制作等重要任务,改变了文化产业的生产和传播方式;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人们足不出户就能沉浸式云游殷墟博物馆,与甲骨文“对话”,感受中华文化的精粹;也能根据用户个性需求与虚拟偶像聊天、观看元宇宙音乐会……文化产业的核心价值在于人类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创新力。比如人工智能可以模仿李白、杜甫写诗,虽然对仗工整却“稍逊风骚”,人工智能的思维既定单一,缺少多路探索,文化作品中富含创意、情感的部分很难被人工智能轻易取代。
(1)结合材料中正方观点,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人工智能对于文化制作的意义。
(2)结合材料中反方观点,运用意识活动特性的知识,为反方观点提供理论依据。
2024-01-14更新 | 306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党和人民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高度重视新时代文化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举旗定向、正本清源,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2023年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材料二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思想体系,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其中关于“第二个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创新观点,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在2023年6月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1)“第二个结合”让中华文明与马克思主义相互成就,共同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结合材料,运用“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的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阐释。
(2)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是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结合超前思维的相关知识,说明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
2024-02-29更新 | 19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