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方向决定道路 道路决定命运
题型:主观题-简答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32 题号:19654979
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23-24高一上·全国·课时练习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1】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和营养剂。在学生中加强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改革开放史等的教育,可以使广大学生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下面表格中的相关信息,完成①、②两处内容。
状况
近代中国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山河破碎、满目疮痍,列强在中国横行霸道、大肆掠夺,中华民族陷入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生活在苦难和屈辱之中。
社会性质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一百多年来,历经屈辱、抗争,我们的祖国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已踏上新征程。未来的路不会是一马平川,但我们坚信,有自己的引路人,我们充满信心,我们的前途一片光明。我们一定能爬坡过坎、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朝着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2)结合材料,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我们的信心归根到底来自哪里。
2023-12-01更新 | 103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查阅《建国方略》,了解孙中山为振兴中华提出了怎样的建设计划,说说这个建设计划在当时为什么没能实现。
2023-09-06更新 | 17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易 (0.85)

【推荐3】马克思主义被中国所选择,意味着它合乎中国社会的迫切需要,其中必然包含着文化上的需要。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然深深地打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色和烙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结合,不是简单拼凑和机械堆砌,而是有机契合和内在会通,它充分体现了马克思所说的辩证运动的实质,也就是使两者融合成为一个“新范畴”。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首先要让马克思“说汉语”。这种语言层面的转换不是简单的翻译问题,而是以中国人所特有的言说方式去解读马克思主义,即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中国式诠释。在此基础上,深化、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并让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成果走向世界。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以“让马克思‘说汉语’”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00个左右。
2023-10-09更新 | 10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