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政治与法治 > 全面依法治国 >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4 题号:1972316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人民对检察机关检察权实行监督的制度,是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监督司法的重要形式。

2003年9月,我国开始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2018年10月,人民监督员制度正式写入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其中第27条规定:“人民监督员依照规定对人民检察院的办案活动实行监督。”随后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了配套的《人民检察院办案活动接受人民监督员监督的规定》。这是人民监督员制度在立法层面的重大突破,涵盖了检察机关在刑事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和公益诉讼检察等领域的办案活动。

人民监督员由人民群众通过特定程序选任,代表人民群众对人民检察院的办案活动进行监督。《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办法》规定: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品行良好、公道正派、身体健康的年满23周岁的中国公民,可以担任人民监督员。目前,全国共有人民监督员2.3万余人,2021年监督检察机关办案活动11万余人次。


(1)结合材料一和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人民监督员制度在司法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   社会治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管理活动,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必要措施。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随即开始“改造旧社会,建立新中国”,先后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逐步形成以人民公社、单位制和户籍管理为核心的社会管控模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城市的社会领域改革日趋深入,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系统推进社会治理领域改革创新,实现了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变,初步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社会治理现代化取得历史性成就。


(2)结合材料二和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社会治理是如何从大国之治迈向强国善治的。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我国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正式实施。旅游大省海南修订通过了《海南省旅游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修订后的《条例》于2014年11月1日正式实施,被当地媒体称为“促进海南旅游业发展的一部基本法”,人们期望该《条例》能解决零负团费、欺客宰客等旅游业顽疾。《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三十五条最为业界关注,第三十五条规定,“旅行社组织、接待旅游者不得指定具体购物场所,不得安排另行付费旅游项目”,用法律法规向强迫购物、欺客宰客、零负团费等行业乱象“亮剑”。海南在新《条例》中单设了“旅游者”一章,明确规定,旅游者在购买旅游产品和服务时,享有知情权、自主选择权等一系列权利。


从依法治国的角度,分析说明材料所反映的道理。
2022-10-01更新 | 174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并对我国的分配制度作了全面说明,深化了以完善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政策的认识。要完善初次分配机制,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完善再分配机制,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谈谈如何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材料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谈谈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023-11-25更新 | 50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立规矩】

多年来,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建议专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简称《黄河保护法》)。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加快黄河立法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制定《黄河保护法》列入2021年立法工作计划。国务院先后多次征求意见,进行实地调研,形成了《黄河保护法》草案。2022年10月27日,《黄河保护法》草案三审稿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2022年10月30日,这部法律高票通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颁发第一二三号主席令予以公布。《黄河保护法》的通过,是建立在党和国家对黄河流域基本问题的清晰判断、主要矛盾的准确把握、发展蓝图的科学谋划之上的。2023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

《黄河保护法》共有84条涉及政府责任的规定,厘清了政府履行职责的边界。《黄河保护法》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阐述《黄河保护法》的制定所彰显的立法智慧。

【守底线】

“请相信检察官维护公平正义的决心。”中国首部以检察机关打击新型网络犯罪为主题的检察题材电视剧《公诉》于2023年5月29日全国首播。大小案件贯穿全剧,扣人心弦,新时代公诉人风采生动鲜活。以下为本剧情介绍的部分内容。

全剧以大小案交错、新旧案结合的逻辑串起故事线,涉及到的案件包括网络信托诈骗、校园网贷、跨境网络诈骗等,并通过极具悬疑推理感的故事架构和年轻化的叙事方式,用实地办案和法庭辩论相结合的方式展示案件从侦查到审理的全过程。全剧展示了检察官以检察听证制度推动民事争议实质性化解、以认罪认罚从轻从宽制度提高庭审效率、以检察公益诉讼打击网络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犯罪等新时代检察工作的新理念、新举措、新成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法律需要。本剧以检察机关惩办的打击新型网络犯罪典型案例为原型,以检察官视角为切入点,揭露在互联网犯罪多发高发的背景下,犯罪分子用尽各种手段,把老百姓口袋里的钱掏空的残酷真相,而检察官巧妙化解金融风险,同经济犯罪检察部门检察官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共筑清朗网络空间。
(2)有人评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特别要“恪守法律底线,笃行司法为民”。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2023-11-07更新 | 1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