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回看走过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 远眺前行的路
题型:主观题-简答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16 题号:19829533
如何区分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要矛盾?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辨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澳大利亚黑尔巴人部落,人们曾看到过这种现象:自清早起,男女老幼都外出寻找食物,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大家都带着获得的野兽等食物,到附近的洞穴里去烧。长者将极其有限的食物平均分给大家吃。吃完后,大家又去寻找食物。

材料二   在奴隶制度下,奴隶被看成是会说话的工具。在庄园、矿山里,奴隶主挥舞手中的皮鞭,强迫奴隶用十分简陋的工具从事极度繁重的劳动。为了防止奴隶逃跑,奴隶主还给奴隶戴上沉重的脚镣。然而,正是奴隶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以他们的艰苦劳动,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


有人认为,奴隶制是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制度,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倒退。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上述观点。
2021-11-01更新 | 272次组卷
主观题-图表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看图片回答问题。

(1)结合图片,写出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一般过程
(2)简要说明社会形态依次更迭向前发展的根本原因
2022-01-06更新 | 197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51年底,山东潍坊地区的土地改革胜利完成,解决了封建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分得了土地、粮食、农具和耕畜,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到1951年底,潍坊地区粮食总产由1949年的994620吨达到1243345吨,农民人均粮食262.4公斤,比1949年增长18%。土地改革完成后不久,潍坊地区农村又出现了新问题,不少农户缺耕畜、少农具,难以满足一家一户独自进行生产的需要。而且,小农经济分散落后的弱点使农民无力抗御自然灾害、疾病、丧亡等事故,更无力兴修农田,搞基本建设。同全国许多地区一样,个体农民“维护生产尚不易,扩大生产规模、改善生产条件、发展多种经营更加困难”。面对如此情形,潍坊地方政府积极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使有限的生产工具和耕畜得到合理、有效地利用,较好地发挥出了集体力量的优越性。据统计,1952年底,潍坊地区粮食总产量达1360255吨,农民人均粮食276.7公斤。


结合材料,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知识,说明山东潍坊地区农村的社会变革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023-02-02更新 | 11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