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85 题号:19835251

中国与美国、印度钢和电产量的比较(人均)

中国(1952年产量)美国(1950年产量)印度(1950年产量)
钢产量2.37公斤538.3公斤4公斤
发电量2.76千瓦/时2949千瓦/时10.9千瓦/时

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思考:据材料分析,从以上材料中能得出什么结论?为改变这种现象党中央作出怎样的决定?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1】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和历史的正确选择。1953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在总路线的指导下,社会主义改造开始进行。农业一般经历了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几个阶段;手工业一般经历了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几个阶段;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大体经过了从低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统购包销、加工订货)到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公私合营)发展的过程。

到1956年年底,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到全国农户总数的96.3%;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人员已占全体手工业人员的91.7%:全国私营工业户数的99%、私营商业户数的82.2%,分别纳入了公私合营或合作社的轨道。至此,中国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伴随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新的经济基础的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教育科学文化体制基本形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分析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意义。
2023-10-11更新 | 5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在国内既不能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和大型发电设备等制造业。1953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根据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发展中工业同时,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手工业者也纷纷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在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影响下,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这个时期党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什么?
(2)结合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为什么不能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2020-10-21更新 | 15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观点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应该等到资本主义充分发展以后再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观点二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已经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


结合材料思考:
谈谈中国共产党是怎样领导人民完成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的。
2023-09-17更新 | 4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