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93 题号:1994566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近年来,传统文化类节目成为电视荧屏上的一大亮点,从《经典咏流传》和诗以歌、咏唱中国经典名篇,到《中国诗词大会》以选手积极竞答、观众广泛参与、专家深度阐释的方式展示中国诗词之美;从《典籍里的中国》以影视化、戏剧化、故事化的方式展现典籍中蕴含的家国情怀,中国价值,到《中国成语大会》讲述成语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背后的中国智慧;从《上新了·故宫》寻觅故宫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元素,到《如果国宝会说话》解读国宝背后的中国精神、中国审美……经过创作者的深入发掘、精心编制、精彩演绎,沉淀着历史烟云,凝结着先贤智慧的文字、故事、典籍、文物、建筑遗产“活起来”,为观众带来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形成持续不断的传统文化热。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热起来”的意义。
(2)请就新时代青年如何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贡献提出两点建议。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雄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远古史是由传说中的盘古、神农、共工、女娲等英雄人物共同书写而成的。秦汉时期的兵家黄石公认为: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得其干,收其本,则政行而无怨。这里的“英雄”指的是社会里有才华的人士。唐朝兵家李筌对“英雄”进一步阐述说:“夫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英者,智也;雄者,力也。”元末明初的罗贯中认为:“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在清朝学者袁枚的眼里:“何以称英雄?识以领其先。”这里的“英雄”指的是一个时代有远见有谋略的社会人士。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点赞平凡英雄:“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无数平凡英雄拼搏奋斗,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四名共产党特工受命执行秘密任务,由于叛徒的出卖,他们从跳伞降落的那一刻起,就置身于敌人布下的天罗地网。电影《悬崖之上》的故事由此展开。

电影的主角不是一位战无不胜的超级英雄,而是一群有血有肉的“平凡”的地下工作者,是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然而,正是这些无名英雄演绎了最伟大、最动人的故事,他们明知自己必然会牺牲,甚至在历史上连名字都不可能留下,却依然视死如归,勇往直前,正如《悬崖之上》留给观众印象最深的台词:“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

对英雄的向往和崇敬,几乎流淌在每一个民族的血液里,但每个民族的英雄却各不相同。西方崇尚个人主义,其电影中塑造的英雄大多是“超人”“007”那样敢于冒险、单打独斗式的角色。而我国电影中的英雄凸显的是民族精神和人民至上,中国式英雄是爱国主义、集体情怀、民族气节的集中表达,正是许许多多这样的英雄,铸就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1)结合材料,运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谈谈该怎样树立正确的英雄观。
(2)有人觉得中国式英雄形象不够高大,认为我们的电影也应该塑造超人式英雄。结合材料二,写一篇短文对此观点进行反驳。
要求:①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相关知识。②观点明确,理由充分,逻辑清晰,结构合理。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250字左右。
2023-10-24更新 | 189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鲁班锁构造起源于我国古代榫卯结构。榫卯结构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榫是凸,卯是凹,榫头插入卯眼,使两个构件连接并固定。鲁班锁正是通过木件之间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的巧妙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牢固建构,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缺一不可,牵一发而动全身。2023年11月1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在向联合国安理会成员介绍鲁班锁时说,鲁班锁就像和平一样,拆开容易组装难,破坏容易重建难,贸然下手可能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它也像安理会当前面对的难题,只有通过仔细观察分析,采用科学方法,保持耐心信心,才能有效解决问题。中方期待安理会成员、广大会员国像鲁班锁的各个部件那样,紧密团结在一起,共谋和平发展之路。


鲁班锁蕴含的智慧为各国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提供了借鉴。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024-03-07更新 | 59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题为《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的主旨讲话。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曲折起伏,各国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程充满艰辛。为此,他提出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现代化道路最终能否走得通、行得稳,关键要看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现代化不仅要看纸面上的指标数据,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政党要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顺应人民对文明进步的渴望,努力实现物质富裕、政治清明、精神富足、社会安定、生态宜人,让现代化更好回应人民各方面诉求和多层次需要,既增进当代人福祉,又保障子孙后代权益,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倡议着眼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为推动人类现代化进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大正能量。“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这分别回答了“为什么需要交流互鉴"“为什么能够交流互鉴”“交流互鉴什么内容”“如何实现交流互鉴”四个维度的问题,具有科学系统的逻辑统一性。全球文明倡议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寻求智慧、凝聚力量,推动破解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深入思考与责任担当。


(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中国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的意义。
2023-07-14更新 | 18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