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 >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 我国的经济发展 > 推动高质量发展 > 构建新发展格局
题型:主观题-辨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772 题号:19977000
解析题。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越来越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比越来越高、辐射面越来越广。

有人认为,数字经济将成为我国经济的立身之本。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相关知识,对上述观点加以辨析。
【知识点】 构建新发展格局解读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政策发力适当靠前。财政支出只增不减,助力市场主体生机盎然。

当前,我国“十四五”取得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压力。一是内外发展环境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投资增长乏力,内生动力不足;二是就业民生压力较大,线下消费反复波动;三是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压力大,原材料价格高企等因素对中小企业经营的影响仍然存在。

材料二   2022年1月12日,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要求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

此次《规划》主要内容:一是继续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包括5G、6G、光纤宽带以及“东数西算”工程等;二是初步建立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建立更加完善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协调统一的数字经济治理框架和规则体系基本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协同监管机制基本健全;三是促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其中,在数字产业化方面强调国产替代,要在传感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瞻性领域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四是提升政务领域的数字化(数字政务)和新型数字生活。“促进生活消费品质升级”“培养全民数字消费意识和习惯”,加强智慧社区、智能家居、虚拟现实、云游戏等应用场景建设。


(1)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结合材料一,说明财政政策应如何助力我国经济发展稳中求进。
(2)结合材料二,运用“我国的经济发展”相关知识,谈谈我国如何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12-28更新 | 116次组卷
主观题-图表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注:全国居民按收入五等份分组是指将所有调查户按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从低到高顺序排序,处于最低20%的收入群体为低收入组,以此类推依次为中间偏下收入组、中间收入组、中间偏上收入组、高收入组。)

材料二   2021年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第十次会议,会议进一步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为践行企业发展使命,某民营企业启动“助力共同富裕十大行动”,将在2025年前累计投入1000亿元,助力共同富裕。助力共同富裕十大动包括:促进城乡数字生活均等化,如探索共建智慧社区、美丽乡村等;缩小数字鸿沟,加强弱势人群服务与保障,优化老年人数字生活体验,建立儿童重疾救助基金;支持基层医疗能力提升,专项投入建设村级医疗站,打造云上“医共体”……为促进十大行动落地,该企业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常设机构,助力共同富裕。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概括材料一的经济信息。
(2)分析“助力共同富裕十大行动”是怎样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022-01-23更新 | 177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解题方法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材料一   十八大至今,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说明三件大事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

材料二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夯实“中国之治”根基。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多样性、层次性和递增性方面入手,全方面多层次动态认识和把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加强社会治理法治化,尽快补齐社会治理领域立法的短板弱项,完善执法司法权运行机制和管理监督制约体系;坚持问题导向,充分发挥群众自治在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基础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阐明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举措。

材料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入实范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让“中国饭碗”装得更满、端得更牢、成色更足。

所谓藏粮于地,指的是通过耕地的增加或者减少来维持粮食供求的大体平衡。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先预留充足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并确保基本农田用于粮食生产。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势在必行。

所谓藏粮于技,指的是通过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粮食高质量供给,实现粮食“量质”双提升。当前,我国耕地质量不高,育种科技能力不足,与世界种业强国以及农业强国相比仍有差距,尤其是玉米、大豆的种子水平和单产水平均不高。增强粮食高质量供给能力,唯有继续深入实施藏粮于技战略。


(3)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阐释端牢中国饭碗如何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2023-03-24更新 | 43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