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探究世界的本质 > 世界的物质性 > 意识的作用 >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36 题号:2003618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一现代化模式扎根中国大地、切合中国实际,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国式现代化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行动指南,将带动中国取得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同时为发展中国家带来更多新的合作发展机遇,为人类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提供了新的选择。


(1)结合材料一,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谈谈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100多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为实现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的历史。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致力于探索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化,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坚持不懈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明的伟大国家而奋斗,改革开放之初,党结合这一时期的新特点新要求,在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持续探索中,正式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一概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聚焦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如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重大问题,提出一系列新理论新理念新战略,极大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内涵。


(2)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不断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根据自己国情,独立自主创造出来的一条成功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中国之所以走得通,是因为它遵循了现代化建设一般规律,坚持了社会主义原则。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规律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揭示了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同于西方现代化道路,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既实现了对既往西方式现代化理论的超越,又守正创新地发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为世界现代化理论实现新突破作出重大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
2023-06-23更新 | 333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材料二   开好思想政治教育课,应该坚持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深刻内涵,切实让思政课程内容“活起来”,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教育引导青少年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面宣传和舆论斗争两手抓,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全方位引领思想、指引成长。将正确的思想观念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办好思政课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说明开好思政课上述要求的唯物论依据。
2020-12-15更新 | 135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5月30日,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直冲云霄。在这激动人心的“太空会师”背后,是“千人一枚箭、万人一杆枪”的协同攻关,汇聚了数以万计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奋斗。

1992年9月,根据我国国情和实际需要,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中国航天人历经艰苦卓绝的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航天奇迹。航天技术是战略性新兴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等不来的,必须靠创新突破。正如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所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核心是‘自力更生’。”“尊重规律,精心组织,精心指挥,精心实施”,我国航天事业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飞跃转变,特别是在许多关键领域闯进“创新无人区”,靠的就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集智攻关、协同创新的奋力拼搏。


(1)结合材料,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相关知识,说明我国航天人为什么能够创造一个又一个航天奇迹,完成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2)班级准备召开一次“向中国航天人致敬”的主题班会,请你撰写--段发言稿。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正确,逻辑清晰,语言规范;②字数100-200字。
2023-07-19更新 | 1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