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把握世界的规律 >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 矛盾的特殊性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6 题号:2003670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2年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宝贵文化遗产,某班同学以“探寻茶文化的前世今生”为主题,展开综合探究。

【初品“色香味”】

西汉时期饮茶之风逐渐兴起。王褒在《僮约》写有“烹茶尽具”“武阳买茶”。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一只竹笥,在其标签牌上写有“槚笥”二字,正是一件盛茶叶的器具。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士。
魏晋南北朝民间出现了煎茶的雏形,即粥茶,类似一种胡辣汤之类的食物。
唐朝时期开始用煎茶法饮茶。茶圣陆羽系统总结了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一些文人非常重视饮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规范,而且非常讲究饮茶用具和煮茶的艺术。
宋朝“点茶法”成为饮茶的主流方式。不少文人雅士也纷纷写诗作茶画,“斗茶”之风盛行。
元明因煮茶实在太耗费时间和精力,不再讲究泡茶法。泡茶用具越来越讲究,工艺精巧的紫砂壶、盖碗瓷器茶具等也应运而生并延续至今。

【再品“精气神”】

◆一方水土养一方茶,我国10多个省市,都有引以为荣的地方茶,在祖国大茶园里争奇斗艳,香飘人间。不同地区的人们相互欣赏,在一酙一饮中显示出豁达大度。

◆合作伙伴以茶会友、以茶敬礼,在谦和中达成双赢;师徒结对以茶见证、以茶敬师,在崇敬中升华情感;婚庆大典以茶祝福、以茶敬上,在和睦中见证幸福。谦和礼敬的处世哲学,在茶的推杯换盏中表达得淋漓尽致。

◆源自中国的茶以及茶文化通过茶马古道等,翻山越岭、漂洋过海,传遍全球,为世界所共享,中国茶已成为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和平使者。


(1)由粥茶、煎茶、点茶到泡茶,小小的一杯“中国茶”折射出社会之变迁。从文化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运用矛盾的观点说明我们应如何从茶文化的“精气神”中彰显文化自信。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医、西医是两套医学,各自有各自的长处,而中医药参与诊疗成为我国抗击疫情一大“亮点”,治疗总有效率达90%以上,为处于疫情中的民众带来了希望,也受到了世卫组织的点赞,更赢得了世界的关注。

在本次抗击疫情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积极推动中医药救治病人。他提出对四类人群(确诊、发热、疑似、留观)采取分类管理、集中隔离;对集中隔离的疑似、发热患者采用“中药漫灌”的治疗方法,给予以治湿毒疫为主要功效的中药袋装汤剂,相同病因、相似症状,对大量患者只能用通治方药普遍服用。这些兼具针对性与操作性的建议,成为全国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导。在后期,张院士又开始积极探索中医在患者后期康复干预的问题,要对治愈患者进行康复评估等研究。同时,张院士还不忘将抗“疫”经验和药方分享给全世界,多次与其他国家医护人员视频连线,进行中医药抗击疫情的交流。

张院士和数万名在武汉抗击疫情的“白衣天使”一样,英勇无畏、敢于担当、忘我工作,甚至在武汉指挥战斗期间,因病摘除了胆囊,成了一名“无胆”英雄。但是张院士的一段话却让人印象深刻,张院士说:“保护、传承和促进中医发展,是实施中医振兴战略和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我想提醒的是,疫情过后也别遗忘了中医药。”


(1)抗击疫情,中医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弘扬推广“中医药文化”的文化价值。
(3)张伯礼院士说:“疫情过后也别遗忘了中医药。”某学校针对“如何才能不辜负张院士的期望”开展讨论,请你写出两条发言提纲。
2020-08-18更新 | 65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11月30日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具体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识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共享。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出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观的知识,分析如何正确传承“二十四节气”文化来指导当前社会生活?
(2)“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为更好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请你为“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设计两条宣传标语。
2017-10-12更新 | 110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是中国电影强劲复苏的一年,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全球电影总票房的28%左右。以2023年中国电影票房十强来看,国产电影着力表现时代变革中的人与事,让文化基因融入时代脉搏,并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传统价值观与当下联结,贴合当下观众的文化需求和审美趣味,让观众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加深对中华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一部好电影,要有高票房,就要讲好故事,而讲好故事除了要使用先进的专业技术之外,还要能沉下心来在丰富的民族文化中挖掘电影内容,体会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喜怒哀乐,展示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展现中国的历史传承、风俗习惯、民族特性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在流量纵横的网络时代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观点和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在新时代中国电影应如何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2024-05-03更新 | 36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