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政治与法治 > 全面依法治国 >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2 题号:2005469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保障残疾人、老年人权益,我国制定无障碍环境建设法。

材料一   2022年11 月29日,广东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调研组走进威东村,围绕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倾听基层群众声音。

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立法过程中,5万余名残疾人、老年人等基层群众对无障碍环境建设提出意见建议,一些建议直接送至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这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无障碍环境建设要求的具体体现。

经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于2023年9月1日起施行。

材料二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是一部关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专门立法。 这部法律虽然属于“小切口”的立法,但意义大、影响广。


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结合材料一,简述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立法过程中的立法经验。
(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制定和施行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重要意义。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

材料二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我们必须把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全面贯彻落实这些部署和要求,关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顶层设计,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


(1)法治国家意味着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如何建设法治国家。
(2)结合材料谈谈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何在。
2020-08-06更新 | 815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

材料一 2014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实现公民权利保障的法治化,并提出编纂《民法典》的立法任务;2016年6月至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3次审议民法总则草案,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到基层进行实地调研;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2019年8月23日,《<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新增多个内容,包括:明确人格权范围,重新定义隐私权,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等。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1)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结合我国《民法典》的制定和通过,谈谈对实现科学立法的认识。

材料二 《民法典》将“保护生态环境”写入《民法典》的总则编草案,有助于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也顺应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将人格权独立成编,是落实宪法关于“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要求,弥补了国外某些民法典“重物轻人”的立法缺陷;对于“霸座”“霸铺”甚至抢夺方向盘等不文明的乘坐行为,在目前治安管理处罚法之外,以民法的形式明确此类行为的违法性质,依法实施法律制裁。《民法典》内容真正体现民有听呼,法有所应。


(2)据此,有人认为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请运用所学知识予以评析。
(3)习近平强调,要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要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请结合“全民守法”的知识,谈谈青少年在《民法典》普法工作中应如何让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021-06-27更新 | 10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解题方法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长期以来, 家庭教育都被当成“家事”。在中国传统观念里,讲究“法不入家门”,民间也有“清官难断家务事”的说法。当前,“家法” 思想仍有残留,如一些父母打孩子被认为是私事,打起来理直气壮。家庭教育领域加强立法已成为社会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都对家庭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通过立法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指明了方向。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专门立法,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到“国事”,父母们开启“依法带娃”时代。

材料二   2021 年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但行政机关应当对当事人进行教育。行政执法是政府依法履职的重要内容。在交通等领域,往往存在一些人因不完全了解政策、存在琉忽遗漏遗忘等而造成的非故意违法行为,对于此类“首违”情况,相关行政机关在责令改正后不予处罚,以下是《xxx 公安安局首违免罚事项清单》。

公安局首违免罚事项清单

序号处罚事项首违免罚的情形首违免罚的依据配套监管措施
1不按规定停车的违反规定停车或临时停车经警告后及时驶离,系初次违法且不妨碍其他车辆通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

教育、预警提示行政警告
2通过路口遇停止信号时,停在停止线以内或路口内的通过路口遇停止信号停在停车线以内或者路口以内,系初次违法且不影响其他车辆通行并及时改正的
……

(1)结合材料一,运用“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的相关知识,说明让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为“国事”的意义。
(2)有人说,“首违不罚” 的实施彰显了“温度”、“力度”和“尺度”。请结合材料二,运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022-07-13更新 | 12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