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把握世界的规律 >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原理及其方法论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1 题号:2011466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在中国人民手中,不可能成为了可能。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新时代要继续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懈奋斗。即使是风雨兼程,我们也坚信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1)从“事物发展的前途和道路”角度,分析我们如何才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2)从“文化自信”的角度,说明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因。请你结合本校实际,就如何在校园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提出一条建议。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1】材料一:现代社会,人们通过网络助捐,可以解决贫困人员和遇到特殊困难人员的实际问题,但是否参与网络捐助,同学们看法不一。
王同学:一部分人利用网络募捐欺骗人,肆意消费人们的信任,助长社会冷漠之风,我不会参与网络捐助。
李同学:网络募捐是爱心和真善的体现,不能因担心被骗而停止善行,我会积极参与网络捐助。
(1)你支持材料一中的哪种观点,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加以说明。
材料二: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要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针对以往粗放式扶贫工作成效不佳的状况,党中央提出要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即要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在具体的扶贫工作中,要采取产业精准扶贫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兜底脱贫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坚决打赢这场精准扶贫攻坚战。
(2)分析材料二包含的辩证法道理。
(3)在我国尚有6000万贫困人口的今天,请你从哲学角度为“精准扶贫”提出两条建议。
2016-11-26更新 | 98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历史上,这里就地域广袤,树木参天。清朝后期由于国力衰退,日本侵略者掠夺性的采伐、连年不断的山火和日益增多的农牧活动,使这里的树木被采伐殆尽,大片的森林荡然无存。到1949年以前.塞罕坝由“林苍苍,树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皇家猎苑蜕变成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沙起好荒凉”的沙地荒原。
60年代的塞罕坝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两代塞罕坝人弘扬“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塞罕坝精神,经过50年的艰苦奋斗,在极端困难的立地条件下.在140万亩的总经营面积上,成功营造了1.12万亩人工林,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奇迹。森林覆盖率由建场初期的11.4%提高到现在的80%,林木总蓄积量达到1012万立方米,塞罕坝人在茫茫的塞北荒原上成功营造起了全国面积最大的集中连片的人工林林海,谱写了不朽的绿色篇章。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塞罕坝的历史变迁对我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启示。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们应该如何进一步弘扬塞罕坝精神。
(3)请为弘扬塞罕坝精神写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字数不超过15个字)
2018-04-03更新 | 31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全党同志一定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结合材料,运用发展观的知识,分析该报告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说明十九大报告中蕴含的矛盾观智慧?
2018-01-01更新 | 9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