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探索认识的奥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实践的特征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6 题号:20265743
鲁迅曾说:“大约古人一有病,最初只好这样尝一点,那样尝一点,吃了毒的就死,吃了不相干的就无效,有的竟吃到了对证的就好起来,于是知道这是对于某一种病痛的药。这样地累积下去,乃有草创的纪录,后来渐成为庞大的书,如《本草纲目》就是。”而《本草纲目》这本书目前仍旧是医药工作者的重要参考书。这表明(     )
①实践中的问题推动认识的发展
②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真知
③把握偶然联系有利于获得真知
④人的认识依赖于实践活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开创性发现揭示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氧气适应过程的机制,为我们了解氧水平如何影响细胞代谢和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这一发现也为抗击贫血、癌症和许多其他疾病的新策略铺平了道路。材料告诉我们(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和动力
B.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最终要回到实践中去
D.能否应用于实践是衡量创新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2020-07-24更新 | 1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为了不断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中央部署了“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全国各地也相继出台有关实施办法以促进容错纠错机制的构建,最大程度地激发干部创新创业、敢闯敢干的激情。上述做法的哲学依据是
①实践是连接主观与客观的桥梁,敢闯敢干才能把主观愿望变成客观现实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改革创新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工作失误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④真理中总包含谬误的成分,要对错误持宽容态度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19-06-04更新 | 711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于云南昆明举行,会上习近平强调,良好生态环境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要重点解决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上论断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道理有(     
①实践具有物质性,改善自然环境服务于发展需要
②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关注环境与经济社会的长远联系
③要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抓主要矛盾
④人民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5-10更新 | 17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