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寻觅社会的真谛 > 社会历史的发展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92 题号:20276301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关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不断实践探索,实现了由“吃不饱”向“吃得饱”,进而追求“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

新中国成立后,为加快恢复农业经济发展,自1952年开始进行土地改革,探索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等土地所有制关系:大规模兴修水利设施、实行农业机械化……为粮食生产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以后,确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1995年,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逐渐取消农产品统购统销制。

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提出在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细化完善多项粮农补贴政策,调整增加耕地补贴,坚持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加快推进种业振兴,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和应用,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坚持实施“藏粮于技”战略。

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反映了国家应对未来粮食安全风险的未雨绸缪和顶层设计。“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写入二十大报告,预示着中国将采取更强有力措施确保粮食安全,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不仅“吃饱”,更要“吃好”。


结合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基本规律实现了由“吃不饱”向“吃得饱”,进而追求“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现有行政村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数字乡村建设取得巨大成效。顺应数字乡村发展趋势,近日,中央网信办等10部门印发《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未来数字乡村建设的总要求:实施乡村信息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实现数字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同时,还应在“软件”方面下功夫,提升农村居民的数字素养;进一步推进电子商务进村,为广阔乡村搭建了农产品流通新平台;活力构建乡村数字治理新体系,实现政务服务网上办、村里办,提升基层治理效率……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史观,说明我国是如何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
2023-12-12更新 | 139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强调:“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稳定粮食生产,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重要的战略支撑。尤其是当前正值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突破的关键时期,叠加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国内经济形势更为复杂。因此,稳定今年的粮食生产,对于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安全稳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继续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增强抗风险能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要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

2020年8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早稻生产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729万吨(546亿斤),比2019年增加102.8万吨(20.6亿斤),增长3.9%,扭转了连续7年下滑的态势。


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央上述举措的原因。
2021-05-20更新 | 116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新时代,我国的生产力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仍然是我国现阶段的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这既需要继续用好传统的生产要素,也需要保护新兴的生产要素。数据不仅能够通过改变或者优化生产力的基本要素,间接推动生产力发展,还逐渐发展成为产业,直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在新时代,推动生产力继续发展需要让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知识,分析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合理性。
2021-05-27更新 | 9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