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探索认识的奥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实践的特征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8 题号:2029110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伟大事业始于伟大梦想,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顺利返回。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太空三人组”在中国空间站驻留工作6个月,发扬中国航天精神,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在太空停留时间最长纪录。在此期间,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开展了空间站组装建造、通过机械臂辅助舱段转位、手控遥控操作等试验,验证了空间站舱段转位技术、机械臂大负载操控技术,为后续空间站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还进行了航天医学、微重力物理领域等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面向青少年开设“天空课堂”,进行太空教学授课,圆满完成了科普教育活动。

这次飞行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六次飞行,也是该阶段最后一次任务,同时也拉开了空间站建设阶段的序幕。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2022年我国计划实施6次发射任务,天舟四号和天舟五号——两次货运飞船,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两次载人飞船,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等,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也将于2022年年底前“会师”太空。这将是我国首次实现2个乘组6名航天员同时在轨。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有关知识对我国空间站建设过程的科学性加以分析。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2016年10月29同,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民生改善,更加注重预期引导,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会议强调,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仍然较多,我们要正视矛盾和问题,保持战略定力,按经济规律办事,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注重预期引导,要深化、细化、具体化政策组合,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确保实施“十三五”规划良好开局。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做好经济工作所采取措施体现的认识论道理。
2017-02-08更新 | 141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11月7日18时51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身着我国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

材料一   2021年10月16日,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航天员乘组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按程序完成各项工作后,三名航天员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后续,航天员乘组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自党中央1992年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以来,经过近30年独立自主发展和接续奋斗,中国载人航天已圆满完成第一步、第二步全部既定任务,当前,正向着建造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全力进发。几十年来,我国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脚踏实地,奋斗不止,坚持自主创新,实现了我国航天事业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三号的飞跃发展。从2003年首次进入太空,到2021年进驻中国自己的空间站,中国航天人的追梦脚步越迈越稳健。

材料二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入轨后,按照预定程序,与天和核心舱和天舟二号、天舟三号组合体进行了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续,航天员进驻天和核心舱,开启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舱段转移等工作,进一步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生活和保障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六次飞行任务,也是该阶段最后一次飞行任务。神舟十三号任务结束后,将组织进行全系统综合评估,满足要求后转入空间站建造阶段。


(1)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航天人是如何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推动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的。
(2)根据材料二,运用实践的知识,说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作为重要的科学实验活动所具有的主要特点。
2021-12-30更新 | 134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人类对火星的认识是从望远镜开始的,随着望远镜性能的不断提升,天文学家观测到了火星表面存在着大片或明或暗的区域。著名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曾推测,火星表面的黑暗区域是海洋,而较明亮区域则是陆地。当人类的探测器登录火星后,我们认识到火星是一颗沙漠行星,表面多是沙丘和砾石,大气稀薄且存在液态水痕迹。

2021年5月,我国“天问一号”火星任务搭载的“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于火星北部平原东部的乌托邦平原南部边缘,开展巡视探测,这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从2021年11月至2022年7月,天问一号任务环绕器上的高分辨率相机,进行了284次遥感成像,实现了对火星表面的全球覆盖。经过地面应用系统对所获取的14757幅影像数据进行处理后,得到了火星的全球彩色影像图,为开展火星探测工程和火星科学研究提供质量更好的基础底图。近日,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研究团队,通过综合分析“祝融号”火星车获取的科学数据,首次在火星表面发现海洋沉积岩的岩石证据,证明了火星北部曾存在过海洋。未来,我们还将实施深空探测的战略和规划,对火星进行取样,通过对火星样品的研究,探寻火星生命痕迹,造福人类。


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探索火星的历程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2023-07-18更新 | 12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