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 > 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 > 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3 题号:203643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战略高技术领域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集团。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国资委有关工作部署,集团公司完成公司制改制和战略重组,拥有“神舟”“长征”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90年代末,中国航天国际商业发射服务陷入低谷。面对困境,中国航天人发愤图强,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制定了“72条”“质量归零双五条”等一系列严格的质量管理规范,并采取“中国火箭+欧洲卫星”“中国火箭+中国卫星平台+欧洲载荷”的创新模式,打破西方国家的封锁,重新走向国际商业航天市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已先后为2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48次国际商业发射,发射56颗国际商业卫星;向国际客户提供17次搭载发射服务,发射23个国外小卫星/载荷。2022年8月20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通过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连续第103次发射成功,打破了之前15年保持的纪录。在“走出去”的路途中,中国航天人的这份担当与坚守,必将给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护佑和福祉。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功经验。

材料二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航天始终根据综合国力和实际需求发展航天事业,每年的发射次数与国力相适应,避免了资源浪费;中国人掌握航天事业发展所需的核心技术,但也积极拥抱国际合作。在中国特色航天事业发展大道上,经过一代代航天人自立自强、接续奋斗、攻坚克难,中国航天突破了系列关键核心技术,搭建起不断向上伸展的天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航天事业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新跨越。


(2)运用意识活动的特点,结合材料分析我国航天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2023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查看更多[1]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体量更大、实力更强、底气更足……在“两个毫不动摇”方针指引下,我国民营企业已成为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高质量发展步子愈发稳健。

9月25日,由全国工商联主办的2021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峰会在湖南长沙举行。峰会发布的2021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显示,从营业收入看,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取得新突破,达235.01亿元。数据显示,上榜民营企业多项整体指标继续向好,显示民营经济的蓬勃活力。2020年,民营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达35.12万亿元,,增长16.39%;资产总额50.73万亿元,税后净利润1.97万亿元,均实现增长;纳税总额达1.36万亿元,占全国税收总额的8.84%;员工总数1109.11万人,增长6.26%,占全国就业人员的1.48%。在技术创新方面,民营企业500强中,有394家企业的关键技术主要来源于自主开发与研制,409家企业通过自筹资金完成科技成果转化,九成左右的民营企业500强已实施或计划实施数字化转型。民营企业更加注重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数字化、智能化逐步成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民营企业500强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500强企业有354家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战略,350家参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471家500强企业参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持之以恒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有效增强了民营企业发展的动力和信心。


(1)结合材料,运用“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知识,分析我国要有效增强民营企业发展动力和信心的原因。
(2)后疫情时期进一步推动呵护民营企业发展,凝聚民营经济人士的智慧和力量,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任务意义重大。请为如何有效增强民营企业发展动力和信心提两条建议。
2021-12-17更新 | 306次组卷
主观题-简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2】我们为什么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2021-01-13更新 | 64次组卷
主观题-图表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制胜法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相关数据

注:国家全员劳动生产率为国内生产总值与全部就业人员的比率。
材料二:2015年,G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行权利清单制度,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常用行政权利从2500多种削减到1474项,削减幅度达41%,用政府权利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全面落实“先照后证”改革,再次降低市场主题准入门槛;积极推动消费维权便利化、智慧化、规范化、社会化;完善人才成长和施展才华的体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民生保障领域……该政府正以新作为来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1)揭示材料一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生产与经济制度的知识,回答G市政府的一系列新作为所体现的道理。
2016-12-13更新 | 10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