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探究世界的本质 > 运动的规律性 >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1 题号:2042898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根据不同学段制定了“整理与收纳”、“家庭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日常生活劳动”的学段目标。

   

某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创办“开心农场”,开启“新劳动教育”试验。目前,该校劳动教育延伸到了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引导孩子们走出课堂、走进自然,播下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种子。“今天,你劳动了吗?”已然成为该校同学打招呼的流行语。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的知识,介绍该校是如何为孩子们“播下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种子”的。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深刻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制定的十四五规划建议和 2035 年远景目标,既是党和政府对国家对民族未来发展进步的规划,也是对人民、对世界的庄严承诺。"十四五"规划的"新"与"变""十四五"规划建议包含着非常清晰的"四新"主线,即踏上新征程、进入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与"十三五"规划相比,"十四五"规划主要发生了五个方面的变化,即国内外形势变了,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变了,到 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成为中等发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侧重点变了,由摆脱贫困到精准扶贫作为重中之重,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经济社会发展主题变了,经济社会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立足点变了,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结合材料,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对"十四五"规划的“新”与“变”进行阐释。
2021-10-29更新 | 189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分析说明(要求紧扣题意,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正确,层次清楚,表达简练)
广西马山弄拉屯地处岩溶山地区,长期以来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民以种植玉米和上山采药为主,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近年来,在党的扶贫富民政策帮助下,当地县政府和村民根据本地山清水秀、药材丰富的实际,一方面修筑公路,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另一方面对村民进行技术培训,科学种植农特产品和中药材。并且创设了旅游养生的新经济模式。他们还跟上信息时代步伐、开设了农产品淘宝电商。将当地土特产和药村销售到全国各地。昔日的贫困村成为了今天的“科普文明村”和“全国小康示范屯”。为岩溶山区人民脱贫致富提供了一条成功之路。
请运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弄拉屯能够脱贫致富的原因。
2017-12-07更新 | 81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的新变化,以及由此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着眼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作出的战略决策。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要求我们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立足点主要放在国内,深入挖掘消费市场潜力;“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则要求我们在发展好内循环的同时更要主动引领、积极参与更高层次和水平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联动发展,不仅有助于我国“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内经济可持续发展,也有助于稳定和繁荣国际经济。


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合理性。
2022-06-28更新 | 38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