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 世界多极化 > 多极化趋势 > 国际关系 > 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题型:主观题-辨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85 题号:2043037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端稳“中国饭碗”,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材料一   大食物观强调食物均衡,重视肉、蛋、奶、油脂、蔬菜、水果等副食,分散主粮风险,对冲主粮“卡脖子”危机。贯彻大食物观,要坚持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向森林、草原、江河湖海要食物;要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要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材料二   中国高度关注全球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刻不容缓

命运与共,和衷共济

雪中送炭,授人以渔

2022年3月6日,习近平指出,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2022年11月12日,习近平指出,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严峻复杂,中同方愿继续网世界各国一道,加强粮食安全和减贫领域合作中国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推广农业技术1000多项,带动农作物平均增产30%—60%,向有需要的发展中国家提供1.5万多吨紧急人道主义粮食援助
有西方媒体认为,中国关注全球粮食安全是为中国谋利益。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5个缔约方国家通过了《巴黎协定》,这是历史上首个关于气候变化的全球性协定。2016年9月G20(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期间,中、美两国领导人共同向联合困秘书长递交了《巴黎协定》批准文书。在中国的倡议下,G20发表了首份气候变化问题主席声明,既为推动《巴黎协定》尽早生效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共同搭建经济大国绿色低碳伙伴关系传递了积极信号。作为当今世界两大经济体,中、美当前温室气体排放量合计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40%,两国的批约对推动《巴黎协定》生效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材料二       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祸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2013年以来,浓浓雾霾遮蔽中国中东部地区,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到黄色。环保部门的数据则显示,跟随大雾笼罩的范围,从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严重污染。这几年,每年秋冬特别是入冬以后,我国中东部地区不时会遇这样的情况,其中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破解“十面‘霾’伏”的状况,国家应采取措施,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完善多元化的大气环境监督体制;公众也应提高参与意识,积极参与环境治理,为政府献计献策。
(1)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所学《政治生活》中当代国际社会知识,分析中、美两国共同批准《巴黎协定》的原因及其影响。
(2)结合材料二,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谈谈在治理雾霾过程中,公民应如何作为?
2017-08-01更新 | 3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

“17+1合作”是根据中国同中东欧国家的共同愿望打造的跨区域合作平台。2012年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16+1合作”)正式启动,2019年,随着希腊加入,升级为“17+1合作”。9年来,中国与中东欧17国之间的合作本着不附带政治条件,大家有事商量着办的合作之道;遵循普遍接受的国际规则,尊重欧盟标准,让成果惠及合作方的不同国家、不同人群;在开放包容中通过创新,释放了巨大合作能量,发生了“17+1>18”化学反应,成果丰硕。

德国谚语说:“一个人努力是加法,共同努力是乘法。”“17+1合作”机制将不断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发展注入新动能。


结合材料分析,“17+1>18”的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为处理国家关系提供了哪些借鉴。
2021-05-28更新 | 20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是中国同欧盟建交47周年。中欧都重中尊重彼此的发展道路,重视各自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加强双、多边对话合作,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能够加快中欧投资协定等谈判,加强经贸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合作,推动中欧重大外交议程取得更多务实的成果,双方也都重申加强国际合作,完善全球治理,希望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更好地应对全球性的挑战。此外将致力于政治解决有关的问题,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结合材料,简要说明中欧推进战略合作的驱动因素。

2022-10-19更新 | 36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