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探究世界的本质 > 运动的规律性 >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22 题号:2054300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新时代新征程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对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价值。

202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指出,“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针对一些地方学雷锋活动流于形式等问题,2023年3月3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系统关于新时代学习弘扬雷锋精神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约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要将学雷锋活动始终当作一项常规工作来抓,充分结合学生特点和成长规律,丰富拓展学雷锋活动的方式方法,推动形成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使学雷锋活动常态化长效化。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说明各地教育部门应如何避免学雷锋活动流于形式。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材料一   殖民主义方式是西方现代化最典型的特征。殖民主义为西方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市场和资源供给,但与之紧密相伴的帝国主义战争也给世界其他国家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西方现代化遵循资本至上原则,资本的野蛮生长和无度膨胀是导致本国及全球范围内经济危机、政治紊乱、环境破坏和社会两极分化的根本原因。

材料二   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图)。

请从辩证唯物论角度,说明中国的现代化为什么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不能照搬西方模式。
2024-01-08更新 | 19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于2024年1月11日发布。《意见》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美丽中国·安徽实践】

安徽省亳州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让全市人民共享自然之美、生态之美、生活之美。

亳州市生态环境局将持续深入加快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改,狠抓中央和省级层面问题整改,提高畜禽粪污、大气污染典型问题整改标准,将以更大力度减污,完成374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以更实举措降碳,争创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省级示范项目、示范基地,绿色建筑开工比例保持100%。亳州市生态环境局将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实施“互联网+生态环境保护”智慧监管模式,融合生态环境保护现有信息化平台,打通各类生态环境数据链,强化企业治污设施非现场智慧监管,实时监控各类污染源治污情况,实现精准管控,减少现场执法监管频次,做到无事不扰、有事必应。

(1)结合材料,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说明安徽亳州应如何让全市人民共享自然之美、生态之美、生活之美。

【美丽中国·厦门画卷】

厦门筼筜湖位于厦门岛西部,因被人工筑堤造地演变而来。上世纪70年代,由于数十万居民的生活污水,以及工厂的废水直接排放入湖,筼筜湖生态环境迅速恶化,变成“臭水湖”。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期间,创造性提出“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的“20字方针”,这“20字方针”集中体现了陆海统筹、“一湾一策”、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的系统治理观,既切中厦门市客观实际,又具有强烈的问题导向和针对性。在该方针的指引下,厦门市逐步探索出一条协同推进“海域、流域、全域”生态保护修复、陆海统筹改善海域生态环境的有效实践路径。

(2)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中“科学思维的特征”的知识,说明贫雪湖治理是如何坚持科学思维的。
2024-05-20更新 | 489次组卷
主观题-图表题 | 适中 (0.65)
【推荐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四川唐昌镇战旗村村如其名,自上个世纪中叶以来,在改革发展进程中始终立足自身实际锐意进取。特别是党的十人大以来,战旗村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农村土地集体产权改革,成立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敲响全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第一锤”;优化生产体系,做强做优绿色产品品牌:优化经营体系,组建专业合作社,引入京东云创平台;优化产业体系,延伸产加销链条,建成AA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40余万人次,实现农商文旅融合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分析战旗村在乡村振兴中获得不断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中央一号文件已成为中共中央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中共中央自2004年至2017年连续十四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在这一系列中央一号文件指引下,30年来农村改革高潮迭起。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村社会发展、农村经济繁荣,加速了城乡协调发展的历史进程。
时间中央一号文件主要议题
2013年鼓励和支村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
2014年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2015年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2016年强调要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提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年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8年提出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2)结合材料二,运用实践的相关知识,说明实践是怎样决定认识的。
2018-05-29更新 | 15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