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探索认识的奥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9 题号:2058849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新形势下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要以“问题导向”引领“调研方向”,“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要提高辨别是非和识别洞察能力,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推动历史的前进。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谈谈新形势下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为什么要坚持问题导向。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做好工作的重要传家宝,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2023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各地各部门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为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习近平同志强调,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调查研究,调查是基础,研究是关键。只调查不研究,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也就提不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只研究不调查,就如同闭门造车、向壁虚构,决策难免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大兴调查研究,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深入开展调查工作,充分占有丰富的材料,在此基础上,要经过交换、比较、反复,大胆创新,综合采用多种研究分析方法,才能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才能将调研结果转化为务实举措,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解决群众问题,赢得群众信任。

调查研究,调查是基础,研究是关键。结合材料,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相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023-11-28更新 | 604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党的十九大报告浓缩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中国发展建设的经验与启示,勾画出中国未来发展的新蓝图。报告中的新表述、新思想、新论断,引发了与会代表和各界干部群众的广泛关注,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两个一百年目标”“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小康社会决胜期”等思想,必将促进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入发展。


根据材料,说明我们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表述、新思想、新论断体现了哪些认识论道理。
2017-11-17更新 | 265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交通大学考察调研时,深刻闲释了“西迁精神”的核心和精髓:““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习总书记勉励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20世纪50年代,一批交大人响应党的号召,“打起背包就出发”,从上海迁至西安,创造了中国高教史上的奇迹,并孕育和形成了“西迁精神”。这一精神同红船精神、延安精神、红旗渠精神等,共同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并在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中注入了新的元素。党中央作出交大西迁的战略决策后,在物资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仅仅一年,一所高等学府就在渭河之滨平地而建。交大70%以上的教师、80%以上的学生,从繁华的黄浦江畔奔赴千里之外的大西北,扎根黄土而奋斗,把西安交大建设成了屹立西北的一流学府。西迁过程中,没有中断任何教学,也没有迟滞一届招生,所有师生在简陋的校园里迅速开展教学科研,这靠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支撑。而留守上海的师生,同样在“西迁精神”的激励下,实现跨越式发展,把上海交通大学建设成为闻名世界的一流大学。这体现了一代代交大人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家国情怀和历史担当。


(1)“西迁精神”推动了交大成功西迁并实现跨越式发展。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弘扬“西迁精神”对培育时代新入的积极作用。
(3)一代代交大人用劳动和奉献创造了中国高教更上的奇迹。请你就青年学子在未来的就业创业中践行“西迁精神”提两条建议。
2020-06-04更新 | 22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