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探究世界的本质 > 世界的物质性 > 意识的作用 >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3 题号:20660590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2023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

材料一   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并将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共产党人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的实践品格,必将为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1)结合材料一、请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谈谈通知要求蕴含的哲学道理。

材料二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各地各部门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为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方案指出,调查研究要坚持因地制宜,综合运用座谈访谈、分类调查、现代信息技术等开展,提高科学性和实效性;要深入基层,掌握实情、把脉问诊,问计于群众、问计于实践;要结合典型案例,分析问题、剖析原因,举一反三采取改进措施。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问题的精髓的知识,分析大兴调查研究的深刻意义。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自2022年6月5日起施行。高一某班同学以“法治让生活更美好”为议题开展探究性学习,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资料。

■良法:为社会生活噪声“立规”。

我国现行“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自1997年3月1日起施行。与20多年前相比,我国噪声污染防治形势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公众对声环境质量有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新型噪声源不断出现,室内外噪声污染也日益多发。这对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与旧法相比,“新噪声法”重新界定了噪声污染的内涵,在原有基础上将“未依法采取防控措施”且扰民的情形纳入噪声污染的范畴,明确为社会生活噪声“立规矩”,以严密的法律条文,给嗓声按下“静音键”,守护公众的“安静权”。对机动车“炸街”、高音喇叭促销、广场舞音乐声太大扰民、邻居宠物半夜乱叫等现象,均开出针对性的“药方”。如新法规定,在公共场所开展娱乐、健身等活动,如果违反规定使用音响器材产生过大音量,拒不改正的,给予警告,对个人可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1)有专家认为,“新噪声法”回应了人民群众对优美环境的新期待,使法律制度成为宁静环境的守护神。请你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的知识对此加以阐释。

■善治:守护群众的“耳边安宁”。

2022年中高考期间,山东省公安、生态环境等部门与教育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中高考期间“绿色护考”行动的通知》。菏泽市人民政府除按照“新噪声法”对各类噪声源进行严格管理外,还发布了为高考、中招创造良好考试环境的通告。通告要求,高考、中招期间,严禁车辆在管制范围鸣笛;各考点周围居民区、考生聚居地全天禁止施工,考点附近小区、广场、饭店、宾馆、招待所、商店、文化娱乐场所、群众性体育活动场所等要严格实行噪声管制,确保考生有一个良好的考试和休息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

第六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声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声环境质量。

第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声环境的义务,同时依法享有获取声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噪声污染防治的权利。

第三十三条在举行中等学校招生考试、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等特殊活动期间,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指定的部门可以对可能产生噪声影响的活动,作出时间和区域的限制性规定,并提前向社会公告。


(2)噪声防治既是一个治理课题,也是一个法治命题。请你结合材料,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知识,说明加强噪声治理,守护群众“耳边安宁”的路径。
2022-07-18更新 | 15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登陆月背,是公认的航空难题,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与月球自传的周期相同,所以月球总有一面背对着地球,着陆在月球背面的探测器由于受到月球自身的遮挡,无法直接实现与地球的测控通信和数据传输。我国综合考虑国际前沿、科学价值、经济和技术可行性等因素,完善探月工程总体方案,确定了嫦娥四号的目标为:在月球背面实现软着陆和巡视探测。为了实现这个前无古人的目标,航天科技人员攻坚克难、自主创新,突破了月球背面复杂地形地貌识别、高精度自主着陆控制与自主避障等技术难点,发射了世界首颗地月中继通信卫星“鹊桥号”,搭建起地月信息联通的“天桥”。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翩然落月,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中华民族开启了飞天揽月梦的新篇章。


(1)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知识,分析我国航天人是如何实现“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背的。
(2)星空浩瀚,人类对太空的探索永无止境。请你想象人类探索太空的下一个目标,并写出一个合理依据。
2019-06-14更新 | 105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

材料一   2020年11月24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共和国的功臣。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正是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引领下出我国广大劳动群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新形势下,广大劳动群众要继续学先进赶先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鞭策自己,将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作为自觉行为,要勤于创造、勇于奋斗,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时代辉煌、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于2020年12月10日在广东省广州市开幕。首届大赛以“新时代新技能新梦想”为主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格最高、项目最多、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赛事。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职业技能竞赛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相互切磋技艺的平台,对壮大技术工人队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引导推动更多青年热爱钻研技能、追求提高技能,让更多有志者人生出彩,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1)结合材料一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知识分析说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说明新时代技能人才应如何传承好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3)请列举四位新中国以来我国著名的劳动模范。
2021-09-22更新 | 13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