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寻觅社会的真谛 > 社会历史的主体 > 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4 题号:2067040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省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发动群众由“置身事外”到“参与其中”,组织群众由“参与其中”到“用尽其能”,依靠群众由“用尽其能”到“齐抓共管”,惠及群众由“齐抓共管”到“共享其成”,“共同缔造”带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步满足,实现发展成果由群众共同事有。实践证明,“共同缔造”是一把有效解决群众内生动力不足、基层党组织弱化等难题的“金钥匙”,是新时代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具有强大生命力、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分析该省是如何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的。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0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遵循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规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聚焦保障和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广泛深入持久有效开展,在规定面向全体公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突出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和儿童的教育,并对公职人员、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村居民等不同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分别作出相应规定。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旨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如何把爱国主义教育更加科学合理、规范有效地融入法律制度中,人民群众无疑是最有发言权的。全国人大常委会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采取各种形式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来自一线的群众智慧、基层办法如源头活水般喷涌而出,源源不断地汇聚至国家立法机关,为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的制定、修改和完善提供了重要参考。

(1)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民族复兴具有深远的意义。运用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史观知识,说明在爱国主义教育的法治建设中是如何贯彻群众路线的。
(3)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要求,增强爱国之情,中学生应做出哪些实际行动?例举两条加以说明。
2024-04-24更新 | 15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人云:诗言志,歌永言。一部中国诗歌史既是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上的浓缩精华,更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精神风貌的展示。中国古代即有“诗教”的说法,诗歌对优美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千百年来,中国人从意味无穷的诗词宝库中不断得到滋养。
由教育部、国家语委和中央电视台合办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取得了巨大成功,被誉为“综艺清流”。节目创作组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 为宗旨,通过“沙画猜诗”、“飞花令”、“评委解读”等创新环节,挖掘深理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传统文化基因。用国人耳熟能详、打动人心的诗词,带领老百姓完成了一次跨越千年、沟通古今的精神之旅,激起了人民群众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诗词大会选手展现出的是中华民族谦谦君子、挥洒谈笑的气度与风貌。当有选手屡败屡战再度出现在舞台上说出“只为挑战自己、战胜自我”的时候,当有选手得知母亲住院,毅然放弃比赛回家陪伴的时候,当有选手从诗词中获得力量与病魔抗争的时候……他们的知行合一践行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品格与修养,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与妙意。
(1)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为何取得成功。
材料二       文化传承需倒“境差”。“境差”即历史与现实的环境差异。在文化传承上,倒“境差”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面对宝贵的文化遗产,如果倒不好“境差”,我们很容易误传错用。第一个错用适用是大多数传统文化的研究都高深莫测,成果存在于图书馆,存活与学者圈,民众难懂,对而无用,注重静态研究,却不关注文化本身的动态演绎;第二种错用世界传播文化之先壳捞金获利,浮躁的心态导致错误的追求、包装、作秀的分量,超过了对传统文化真谛的领悟,把传统文化狭淡化;第三种借用是有一部分人没有悟透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怀疑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
我们要传承的,是能够贯穿昔、今、未万变而不更改的智慧之宗。寻找祖宗的身影、心声,遵循祖宗的创造、创作时的境界、心态,从而聆听祖宗对我们的期望与教诲,我们才能知道祖宗对上频道对古智慧“来电”,走在以悟性引领感性、理性的路上,从而体现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知识,说明如何传承传统文化,发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2017-12-14更新 | 114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H村曾是一个贫困村,安贫守旧思想严重,村民文化素养低且缺乏脱贫技能,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该村两委在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指导下,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强调突出“扶贫先扶志与智”的理念。该村通过开展“孝媳妇”“自富榜样”等评选表彰活动,倡导文明新风,推行脱贫实用技术培训等系列扶志扶智的主题活动,提升了村民的文化素养和实用技能,将“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极大地激发了村民脱贫致富的强大内生动力。短短几年,H村成功实现脱贫,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的角度,分析H村文化对经济的影响。
(2)说明H村在脱贫致富的过程中是如何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
(3)H村是如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成功实现脱贫的?
2020-03-09更新 | 18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