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把握世界的规律 >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 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及其方法论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129 题号:2074056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多次强调要“把握好潜绩和显绩的关系”。显绩,是看得见、摸得着,短期内可以见效、可以量化的政绩。潜绩,是不显山、不露水,周期长、见效慢的工作业绩。

古语有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后人的工作总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从古至今,无一例外。主政杭州的苏东坡,花费数年功夫,亲自带头,因地制宜,整治好了西湖环境,建造苏堤,守护百姓安全;蜀郡太守李冰,攻坚克难,科学设计,修建都江堰,千年来一直发挥防洪灌溉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三代塞罕坝人,艰苦奋斗,扎实苦干,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奇迹”,铸就宝贵的“塞罕坝精神”;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几十年,不为名、不为利,无私付出才有了那郁郁葱葱的森林。


(1)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原理,说明党员干部应如何把握好潜绩和显绩的关系。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知识,说明党员干部为什么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易 (0.85)

【推荐1】议学材料: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础,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态支撑和生态服务,包括供给服务(食物、淡水、燃料、纤维、基因资源、生化药剂)、调节服务(气候调节、水文调节、疾病控制、水净化、授粉)、文化服务(精神与宗教价值、故土情结、文化遗产、审美、教育、激励、娱乐与生态旅游)和支持服务(土壤形成、养分循环、初级生产、制造氧气、提供栖息地)。具体来说,全球范围内,鱼类为近30亿人提供了20%的动物蛋白,超过80%的人类膳食来自植物。而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多达80%的人口依靠植物制成的传统草药来获取基本的医疗服务。

稳定的生态系统能够保证健康持续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实现,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但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攫取,打破了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人与自然的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发布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全球评估报告》指出,人类活动改变了75%的陆地表面,影响了66%的海洋环境,超过85%的湿地已经丧失,25%的物种正在遭受灭绝威胁,近1/5的地球表面面临动植物入侵的风险。近年来全球自然灾害频发,澳大利亚山火持续肆虐,东非国家遭受几十年来最严重的蝗灾,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

是什么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

土地用途改变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陆地和淡水生态系统退化的最大直接驱动因素。

生物资源过度利用是一些物种成为珍稀濒危物种甚至灭绝或资源物种减少的重要原因。其中,盗猎和贸易直接将很多野生动物推向灭绝的边缘。

气候变化对物种的分布、物候、种群动态以及物种组合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已经产生了明显影响,而且正在变得越来越严重。

污染不仅直接影响物种和群落结构,还可以通过污染生境,对生物多样性产生深远的影响。

塑料、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和海洋酸化带来的危害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影响尤甚。外来入侵物种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严重威胁之一。

日益频繁的国际贸易和人员流动加速了外来物种的入侵,也加速了全球资源开发和利用以及森林的退化,加剧了一些经济落后但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丧失。旅游业在过去20年急剧增长,也给生物多样性带来负面影响。

不合理的造林、绿化以及生物能源种植行动虽然可扩大森林面积、提高覆盖率、减少排放,但如果片面追求覆盖率或绿地占比,采用大面积单一物种,则也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一些不合理的经济激励措施已经成为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驱动因素。在全球范围内,对生物多样性有不利影响的补贴一直存在,助长了毁林、过度捕捞、城市无序扩张等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行为。

地方社区参与度不高也会导致传统知识和遗传资源丧失。

管理水平、政策、法律、机构协调、战略、规划、意识、知识、技术、人员素质等都可以成为推动或制约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因素。


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建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我们在行动!运用矛盾的观点,为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建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提两条意见。
2021-10-17更新 | 8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中美两国元首于2011年1月19日在华盛顿举行的会谈举世瞩目。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指出:“中美致力于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以推进两国共同利益、应对二十一世纪的机遇和挑战。”
  回顾历史,中美两国关系犹如风浪中前行的航船。21世纪以来,在中美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发展。
中国和美国,一个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两国在社会制度、发展水平、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两国只有求同存异,尊重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中美联合声明的原则、尊重彼此的主权领土完整和核心利益、尊重彼此在地区和国际问题上的立场,才能保证双边关系长期健康稳定 。
  发展中美关系应放眼未来。在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唯有互利共赢的关系才是国与国之间“可持续”的关系。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分析如何促进中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2016-11-26更新 | 893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8月27日,由河南豫剧院创排的《苏武牧羊》作为“出彩河南——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豫剧优秀剧目北京展演月”的收官之作在北京精彩唱响。雄浑的音乐配器、壮阔逼真的舞美与灵动的灯光,征服了现场的每一位观众,剧场内的气氛多次被推向高潮。

豫剧《苏武牧羊》立足历史事实,讲述了汉武帝年间,苏武怀着一腔爱国热血,出使匈奴,遭遇被扣。面对匈奴国主单于的威逼利诱,苏武大义凛然,困厄而不能移其志,绝境而不能变其节,演绎了一段《苏武牧羊》的千古佳话。

豫剧《苏武牧羊》的创作团队特别注重思想内容的展现,他们将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的魂魄寓于现代元素和古典美学有机融合的艺术形式之中,具有回肠荡气、震撼心灵的艺术魅力。此外,他们还大胆创新,借鉴了话剧影视表现手法、现代声乐技法等其他艺术种类的优势,将舞剧、歌剧、话剧及舞蹈融合为一体,唱腔更加柔和,舞美也具有当代审美意蕴。新颖的舞台呈现、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深厚的艺术感染力引起观众强烈共鸣。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的知识分析豫剧《苏武牧羊》的创作团队是如何打造这一品牌剧目的。
2021-09-28更新 | 29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