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探究世界的本质 > 世界的物质性 > 意识的作用 >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7 题号:207537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

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坚守党性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听真话、察实情,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必须坚持攻坚克难,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勇于涉险滩、破难题,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战胜困难的实际成效。


谈谈中共中央对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要求如何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我国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民、藏粮于技”战略,用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与此同时,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不会改变,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粮食增面积、体产量的难度越来越大,农产品保数重质的任务越来越重。

【保障安全中央有引领】

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坚决稳定农业基本盘;全面压实耕地保护责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定不移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必须坚持农业科技自强自立,尤其要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打赢种业翻身仗。


(1)结合材料,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是如何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

【维护安全政府应作为】

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也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迫切要求。

我国粮食生产已经实现了连续十七年丰收,然而粮食安全仍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严峻挑战。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国际排名在126位以后,伴随着城镇化推进,各地占用耕地的现象普遍存在;为缓解粮食生产中土地和劳动要素的稀缺性,不少地方过度使用化肥、农药,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目前,我国种业自主创新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特别是核心技术创新不足,种子行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关乎我国粮食安全的命脉。在粮食贸易方面,我国粮食对外贸易已连续16年出现赤字,2022年中国粮食进口量高达14262万吨,同比增长28.0%。且进口来源地过于集中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等少数国家,尤其是优质大米还需大量从日本、泰国进口。


(2)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如何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促进安全个人可建议】


(3)假如你是某农业期刊杂志的撰稿人,请你围绕“农业种子资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种业事关全民粮食安全命脉”的主题,写一篇文章的题目。题目要求:主旨突出、观点鲜明、简明扼要、至少两个。
2023-10-02更新 | 64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是李大钊的一句名言,指不能不切实际的空想,不付诸行动,去追求一些虚幻的东西。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以李大钊的这句名言,确立了苦干实干的主旋律、主基调。在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要把蓝图变成现实,正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从唯物论和认识论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原理,说明“不驰子空想、不骛于虚声”的哲学道理。
(2)根据材料,运用发展的观点,谈谈把蓝图变成现实应具备的哲学思维。
2018-04-05更新 | 19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当今中国正大踏步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上演一个个精彩动人的中国故事,让世界为之惊叹、喝彩。讲故事是国际文化传播的最佳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关系国家形象,关系我国国际话语权,关系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欲扬其美,必知美之所在。五千年薪火相传的中华文明孕育了取之不竭的故事宝藏,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当代中国喷涌着数不尽的故事源泉。向世界展示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就要善于用生动精彩的故事讲清楚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基本国情,阐释好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创新表达方式至关重要。好的表达,可以把“我们想讲的”变成“受众想听的”,也可以把“受众想听的”融进“我们想讲的”,这样更容易捕获人心,赢得认同。创新我们的表达,赢得世界的倾听,就要认真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才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2018-10-15更新 | 8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