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把握世界的规律 >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 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及其方法论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35 题号:20788835
阅读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

甘肃康县山高林密,交通不便,土地瘠薄,贫穷如影随形。 自精准扶贫以来,康县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和最大的民生工程。根据山大沟深土地少的劣势和绿水青山特产多的优势,从建设美丽乡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入手,康县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各乡镇卯足干劲、下足功夫。如今“美丽经济”已经成为康县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真正让大自然赋予的绿水青山变成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相关知识,说明康县是如何推进乡村振兴的。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在中国农历五月初五的这一天,泰国的华人华侨会用自己的方式庆祝端午节的到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吃粽子。新加坡华人都知道端午节,每当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到来时,人们总不会忘记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是一个驱邪避毒、祈求健康的节日。端午节前后,新加坡的东海岸公园会举行精彩的龙舟邀请赛,来自世界各地的龙舟队伍云集于此,一较高低。他们与中国很早以前就有通商交往,由于迷上了中华文化,便渐渐以“中国人”自居。不过,《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显示,不少海外受访者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更多的还局限于中餐、中医药和武术等,中华文化要在世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依然任重道远。不过,《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显示,不少海外受访者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更多的还局限于中餐、中医药和武术等,中华文化要在世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依然任重道远。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海外华侨一直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


(2)有人认为,中华文化唯有秉持民族特色,才能在世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请从矛盾基本属性的角度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2018-08-04更新 | 76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习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高度评价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五四精神的时代价值。他指出,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伟大的转折点。对此,某中学高二(18)班同学围绕“五四运动与当代青年使命”这一课题展开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其中。

【缅怀先烈】

五四运动前后,五四先驱们高举爱国、民主、科学的旗帜,在追求真理中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开启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推动了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点燃了民族复兴的希望之灯。他们勇于打破封建思想的桎梏,猛烈冲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


(1)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新时代中国青年应该如何缅怀五四先驱崇高的革命精神。

【思维碰撞】

五四时期,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对处理中西文化关系提出了具有建设性意义的观点。他认为,一民族之文化,能常有所贡献于世界者,必具有两条件:第一,以固有之文化为基础;第二,能吸收他民族之文化以为滋养料。吸收外来文化是文化消化之预备,选择外来文化,最要紧的是择善,择善的标准并无中外之别。融合中西文化的目的,既不是“欧化”,也非保存“国粹”;中西文化接触是为了达到相互理解,消除冲突。


(2)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中西文化“兼容并包”的合理性。

【落实行动】

时代在变迁,但精神永不过时。通过五四运动,中国青年发现了自己的カ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现了自己的力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斗争实践中懂得,中国社会发展、中华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幸福,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五四运动所孕育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火炬,经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的接力传递,正由当代青年高擎着迈进新时代。


(3)请就新时代当代青年如何弘扬五四精神提出两条建议。
2020-11-16更新 | 76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危机,打乱了经济运行的本来节奏。但危机蕴含着危险,也意味着机会。察势者智,顺势者赢,驭势者独步天下。

企业自救,危中寻机。居家隔离、交通管制给实体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但疫情给他们关了一扇门,却打开了一扇窗。餐饮店把后厨变成直播间,大厨直接“云卖货”;汽车4S店直播“云卖车”;房产顾问开启“云卖房”;小程序点餐、无接触配送服务等“云端经济”“指尖经济”“无接触服务”层出不穷……

智能农机,大显身手。春耕生产,时不待人。装有北斗导航系统的无人驾驶农机下地开工、自走式喷杆喷雾机、自动施肥机、植保无人机等应急上线。物联网、大数据等科技在田间地头广泛普及和应用,将深刻变革农业的种植模式,推动传统农业向智能化转变。

各行各业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来应对挑战,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新业态和新动能不断涌现。

政府助力,打出“组合拳”。减免企业税费、增加财政支出、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和流程、减免房屋租金、延期缴纳社保、采取贷款展期(延长贷款归还时间)……一系列政策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开复工的燃眉之急,为市场注入了信心与力量。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大危机下往往孕育着不可思议的新机遇。化危为机、危中求进,中国经济在逆风中前行。


请结合材料,并运用《哲学与文化》中《探究世界的本质》和《把握世界的规律》的知识,分析中国经济实现化危为机、逆风前行的历程中蕴含着的哲学智慧。
2022-04-08更新 | 9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