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探究世界的本质 > 世界的物质性 > 意识的作用 >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9 题号:2094709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祖国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了。但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等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对此,我国全方位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法治建设,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黑土地保护法、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等跨流域跨区域生态立法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成为常态,遵循规律、集成协同的环境司法共治格局基本形成……我国生态环境法治建设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性成就。

材料二   M县是典型的海浸区,土地盐碱化严重,粮食产量不及好地的四分之一。近年来,M县根据本地区土地和水文状况,带领全县农民对盐碱地进行综合整治,通过改种降碱、科技排碱、整地改碱等方式改良盐碱地。通过明渠改暗管,将排碱沟渠和田埂整理为耕地,推进“小田变大田”;按5‰坡度规划大块条田,既提高了水分、光照和肥料的利用效率,也让耕地的有效利用率增加到90%。县里还对农田里的路、沟、桥、涵等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整体规划,提高配套水平,形成“田成方、渠相通、路成网”的美丽景象。该县已先后改良盐碱化耕地3.2万亩、盐碱荒地1100余亩,年均增产粮食1000万斤,实现了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强生态环境法治建设。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分析M县是如何实现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70国庆庆典”强烈昭示,新中国沧桑巨变、翻天覆地的70年。是中国在自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上探求规律坚定前行的70年。是不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70年。是中国人民奋斗、追梦的70年。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70年。这一极具仪式感的活动,对于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1)从筑牢理想信念之基角度,说明“国庆庆典”对于培养中学生理想信念的意义。
(2)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说明建国70年中国是如何成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2020-05-07更新 | 143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文化为媒,讲中国故事。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处处点亮文艺之光。历史经典连连看:《永不消逝的电波》《草原英雄小姐妹》等舞台剧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原创,融入青春色彩、红色记忆等元素,再现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文创产品吸眼球:来自全国的705家文化机构携1169个演艺作品及5757种文创产品参展,历时4天的文创产品博览会,吸引了5万多人次观众参观,文创产品现场销售及签约额达3400多万元,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文艺作品接地气:为办好这场“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艺术节组委会提出了“十百千”的目标和计划,即“十万观众进剧场,百万观众在现场,千万观众在线上。”在积极推动艺术节的优秀作品进剧场进展览馆的同时,还走进社区、校园、商场、公园、部队开展各种惠民演出活动。科技助力广传播:本届艺术节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极大提升了艺术节的影响力和覆盖面。网络直播首次全流程介入艺术节,31台剧目18次移动端直播点击量近1420万人次,22场全剧网络直播点击量5270万人次,直播总点击量近6700万人次。“云上群星奖”专题总访问量4428.5万人次。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处处点亮文艺之光的原因。
(2)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的成功举办,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典范案例。请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3)某校准备举办一次校园艺术节,请你为举办好艺术节提两条建议。
2019-10-04更新 | 14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1986年,我国出台《民法通则》,并先后出台继承法、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一系列民事单行法律。从当时的社会条件来看,这是很大的进步。时至今日,面对社会运行和公民财产状况发生的深刻改变,以前的《民法通则》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一部统一的民法典势在必行。

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新中国几代人孜孜以求的“中国民法典”梦想迈出坚实一步。必将为法治中国建设筑牢根基。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新制定的《民法典》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资格,完善监护制度、调整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下限、设立“特别法人”、保护网络虚拟财产……很多和人民生活相关的问题,对于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来说,民法典的制订可以让其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结合材料,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分析《民法典》制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020-11-05更新 | 11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