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探究世界的本质 > 运动的规律性 >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33 题号:2095990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5月8日,新华网载文《解三争难题促洞庭湖区人水和谐》。文章指出,前些年,造纸等产业催生的欧美黑杨单一树种大面积种植,侵夺水鸟等野生动物栖息地。南洞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近年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预计到2024年底全面清退欧美黑杨。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有的12.2万亩欧美黑杨已经全部退出,按照“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促进为辅”原则,目前正推进湿地生态修复和保护。洞庭湖区珍珠养殖曾“密如蛛网”,严重污染人居环境。按照生态环境治理有关要求,当地近年发起珍珠退养“清零”行动,湖泊水产养殖采取“人放天养、以鱼养水”、禁止投饵施肥模式,不仅出产的鲜鱼品质提高,自然生长的鱼儿还能消耗浮游生物净化水质,促进水生态环境改善。养殖鱼鳖等水产也曾影响当地粮食生产。汉寿县等地通过推广“鳖稻共生”,解决“争地”困境。在一季稻田中养殖甲鱼,水稻能为甲鱼遮阴避暑;稻田丰富的生物饵料,是甲鱼的天然“美食”;甲鱼可以疏松稻田土壤,甲鱼排泄物也是优良的水稻有机肥料;发展“鳖稻共生”,可以减少化肥、农药和饲料的使用。“一水多用、一地多收”,既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又提高农产品质量,还有利于稳粮增效。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知识,分析洞庭湖区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图表题 | 适中 (0.65)
【推荐1】 材料:读“十二五’规划编制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十二五”规划编制流程图反映了辩证唯物论的哪些道理?
(2)在编制“十二五”规划的过程中,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和国务院各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2019-01-30更新 | 675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2】《人民日报》2016年5月23日载文指出,与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相伴随的严重生态危机,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沉痛教训。环境保护不是限制发展,而是追求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实践证明,脱离环境保护搞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离开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色共赢思维就是追求“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水乳交融,使发展率先与保护优先互相支撑、互相促进。为此, 必须严格落实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基本要求,实现保护与治理并重、建设与绿化同步、经济与生态协调的多赢局面。
(1)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结合材料,请从唯物论角度就实现绿色发展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2017-02-08更新 | 369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地名,是各个时代人类活动的产物,记录着历史环境的沧桑变化,也承载着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底蕴。

【渐行渐远】

文昌阁街、财神阁街、半截阁街,就是以济宁的寺观庙堂得名;斤门口街、院前街、鼓手营街,则是以管理运河的官署衙门命名,这些地名都印证了济宁历史上有三塔七寺十八阁七十二衙门之称。此外,还有如竹竿巷、吉市口街、柴禾市街,这些以店铺、厂坊等行业市场得名的街巷。这些老地名勾起济宁人对历史的回忆和联想,也使得这座城市更有历史纵深感。

在经济快速发展中,济宁城市面积在扩大,一些老地名却渐行渐远。究其原因:一是道路扩宽改造、街巷改建小区;二是一些街道名称根据不同时期的思潮而改变;三是与目前地名管理法规相对滞后、管理体制尚未理顺、执行监管力度不够有关。

【重焕生机】

留住历史文脉,急需加大老地名保护力度。2023年7月,民政部印发《关于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发挥地名工作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通知》强调,各地要注重发展繁荣乡村地名文化,推进地名文化进村居,讲好群众身边的地名故事。建立地名保护名录,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具有重要传承价值的乡村地名纳入保护范围,不随意更改老地名,守护好精神家园。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阐述留住历史文脉要保护好老地名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说明如何让老地名重新焕发生机。
2023-11-13更新 | 5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