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探索认识的奥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94 引用次数:524 题号:21020238
2023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提出,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在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对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挥重要作用的学科取得突破,形成一大批特色优势学科专业集群。这表明(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②认识源于实践并推动实践的发展
③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新状况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容易 (0.94)
名校
【推荐1】“千万不要网购,网上都是骗子”、“社会上已经没有好人了,不要相信任何人”……在生活中,人们经常滥用“典型事例”,根据自己亲身经历的或者知道的少数例子来推测和下结论,这就是“少数定律”,它
①来源于人们生活中的切身体验,有现实基础     
②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做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③从矛盾的特殊性中概括出了普遍性,能反映事物的共同特征
④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端,往往难以客观全面地评价事物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17-05-15更新 | 17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 (0.94)
【推荐2】被后世尊称为“药圣”的李时珍先后到武当山、庐山等地收集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等为师,观察和记录进而获得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并揭示出每种草药不为人知的药理,撰写出《本草纲目》这部巨著。我们从中可以感悟到(     )
①通过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实现了认识的根本目的
②对事物内部联系的感性认识需要深化为理性认识
③获得感性材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前提
④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实现认识的根本任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12-20更新 | 6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 (0.94)
名校
【推荐3】早在2000多年前,伟大诗人屈原就曾在《天问》中对宇宙发出疑问:“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发明了天文望远镜,人类才逐步打开了科学认识、深入研究宇宙的大门。射电望远镜的出现,让人类观测宇宙的尺度拓展到150亿光年左右的时空区域。上述材料生动诠释了实践是认识的(     
A.唯一来源B.检验标准C.发展动力D.最终目的
2023-08-04更新 | 2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