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 经济全球化 >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54 题号:2112564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8月24-25日,中国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工作组第三次首席谈判代表会议及第三次技术磋商在北京举行。当前,全球范围内的工业数字化进程不断加速,数字经济的变革时代已经到来。中国高度重视数字贸易发展与对外合作,加快推进数字贸易示范区建设、培育数字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标准的制定和谈判。此外,利用平台大数据和算法优势,一些数字平台企业近年来也整合国内外资源,加速海外市场布局,推动对外投资合作高质量发展。

但我国数字贸易仍面临挑战:有关数字贸易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健全,数字贸易国际规则不完善影响其健康发展;在人员成本、核心算法以及基础硬件的自主可控性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国际竞争力不强等。


结合材料,运用选必1第七课“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如何构建数字贸易新优势,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图表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0年,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逆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如下图:

项目

GDP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人均可支配收入

变化

1015986亿元,增长2.3%

增长2.8%

下降3.9%

32189元,增长2.1%


(1)上面图表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材料二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人力成本日益增加的情况下,某企业进行科技研发,极大的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率,生产了一批世界领先的高质量产品,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为进一步提高竞争力,该企业又建立了海外工厂。


(2)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谈谈企业科技创新的作用。

材料三   某地各级地方政府在促进制造业发展中把基点放在技术创新上,建立技术自主创新体系和网络平台;加大我国制造业技术的研发经费投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促进制造业朝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在政策上制定相关行政法规,优先支持科技成果申请专利和科技成果转让;发展生产,增加就业岗位,维护职工合法利益。


(3)请结合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该地政府是如何促进技术创新的。
2021-03-14更新 | 13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0年我国服务贸易总体情况

项目

进口

出口

进出口

总额

同比增幅

总额

同比增幅

总额

同比增幅

服务贸易

26286亿元

-24%

19356.7亿元

-1.1%

45642.7亿元

-15.7%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

9629.8亿元

8.7%

10701.4亿元

7.9%

20331.2亿元

8.3%

   2020年,中国不断扩大服务业开放,自贸试验区增至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增至31个,服务业在GDP增加值中的占比为54.5%,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世界服务业在GDP增加值中的占比为67%)。

材料二   2021年9月,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举行。围绕“数字开启未来,服务促进发展”主题,覆盖服务贸易全部12大领域的展览展示、论坛会议、推介洽谈及边会活动,吸引了来自153个国家和地区的1.2万余家企业线上线下参展参会。

本届服贸会聚焦数字贸易,突出服务开放合作,为世界经济复苏带来活力与机遇,也架起了全球数字领域国际合作的桥梁。首设数字服务专区,向世界介绍中国数字领域的最新进展;跨国公司携智能IT解决方案、“云打印”解决方案、8K影像解决方案等最新数字领域成果,期待与中国业界达成进一步合作;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领域新的技术应用和科技成果为传统产业数字化服务转型升级赋能;70余家境内外企业,在成果发布厅发布了碳中和、金融科技、医疗健康等方面的新技术、新应用、新场景、新成果,引领了新发展。截至9月7日,本届服贸会达成各类成果共计1672个。

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强调,服务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作用。中方愿同各方一道,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共享服务贸易发展机遇,共促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


(1)概括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推进服务贸易国际合作对我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021-10-16更新 | 463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走过2014,迎来2015。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改革依然任重道远。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密不可分。当前雾霾频发等环境问题本质上是经济建设中的不当行为造成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要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也要统筹考虑经济体制改革,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向污染宣战,实施最严格的环境污染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逐步减少高能耗、高排放工业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第三产业,优化能源结构——新常态下的发展,将不再只有枯燥的GDP数字,而是更加注重百姓的生命健康、生活品质与生存环境。
中央确定的经济生态领域8个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综合性改革方案,目前除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已经通过,其余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农村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等7个方案仍在等待出台。新一年,更需要一鼓作气,势如破竹地把改革难点攻克下来,落到实处。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将与人们自身的“心常态”相互融合,改革红利持续释放,为中国经济社会描绘一幅更加壮美的时代画卷。
结合材料,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各方主体应如何为描绘一幅更加壮美的时代画卷而努力?
2016-11-26更新 | 29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