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 世界多极化 > 多极化趋势 > 国际关系 > 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8 题号:2126598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来,已有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加入其中,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相关合作理念和主张写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重要成果文件。中外合作伙伴发起成立了20余个专业领域多边对话合作机制,涵盖铁路、港口、能源、金融、税收、环保、减灾、智库、媒体等领域,参与成员数量持续增加。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共有150多个国家参会。无论是论坛期间形成的成果总数还是企业家大会上达成的协议金额,都较上一届出现了显著增长。俄罗斯总统普京坦言,10年前很难想见具有如此全球性规模的大手笔项目能够成功,但我们的中国朋友做到了。

在携手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起点上,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对“一带一路”科学认识,坚定信念,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十年实践进一步廓清了国内国际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模糊认识,充分证明了“一带一路”建设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内生性要求,有助于推动我国开放空间从沿海、沿江向内陆、沿边延伸,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对接,带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十年“一带一路”建设不仅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我们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深化“一带一路”倡议,从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加速推进的世界大变局中把握正确的航向、在世界大潮流中破浪前行。


(1)结合材料,运用世界多极化的知识,说明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什么能够成功。
(2)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说明我们对共建“一带一路”认识是如何深化的?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与外国贸易和文化交往的重要通道,当代再建“海上丝路”无疑将被赋予新的内涵和历史意义。当前,亚太和世界格局正处于深度演变与调整之中,全球经济复苏一波三折,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中国提出建设新的“海上丝绸之路”符合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时代潮流。中国同东盟携手合作,打造新“海上丝绸之路”,不仅将为双方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不竭商机,也将为世界繁荣稳定做出更大贡献。
(1)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提出共同建设新“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依据。
(2)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建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作用。
2016-11-26更新 | 364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材料一:2015年11月30日,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在巴黎布尔热会展中心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重要讲话,强调与会各方要按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的原则。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坚定信心,推动建立公平有效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机制,实现更高水平全球可持续发展。
材料二:消费方式会对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您更换一次手机,大自然就付出了100吨材料和能源的代价。消费者成为全球变暖的“祸首”,却也同样是受害者。
材料三:发展低碳经济,重点在产业培育。某市电力有限公司整合产业发展规划,确定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低碳产业培育初见成效。
材料四: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相关知识,说明中国气候气候外交政策的理论依据。
(2)根据材料二、三、四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请你从消费者和企业方面就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各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2016-12-13更新 | 176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高度关注民生,大力推进社会公平。在民生改革领域领导制定了一系列“并轨”政策,从城乡养老并轨到社会救助并轨、住房保障并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实现从碎片化到一体化,消除居民身份、地域差别,社会保障基础造一步夯实;领导人民打好扶贫攻坚战,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部不能落。党尤为重视司法体制改革,努力推动司法公开、透明,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1)结合材料和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高度关注民生、推进社会公平?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
2017年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从“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困扰世界的问题。
习近平提出,“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只有各国都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才能共同应对挑战。”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当今世界潮流与历史大势,体现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责任担当。
(2)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相关知识,说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学依据。
2017-11-22更新 | 19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