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时代精神的精华 > 哲学的基本问题 > 主观唯心主义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2 题号:21270945

◆《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

(1)上述观点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2)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甲同学认为 “气者,理之依也”;乙同学认为“存在即被感知”。
(1)甲乙两位同学的观点分别属于哪两种哲学阵营?其根本分歧是是什么?
(2)甲乙所在的哲学阵营基本观点各是什么?
2016-11-26更新 | 15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材料一: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的。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材料二: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的灵魂在内,都是由原子这种不可分割的物质粒子组成的。原子是永恒的,由原子所组成的整个自然界、整个世界也是永恒的。原子本身不变化,但能运动。原子的数量是无限多的,但它们之间没有性质的不同,仅有大小、形状、次序和位置的区别。世界万物由于构成它们的原子在大小、形状、次序和位置上的不同,而形成千差万别的性质。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地方,是“非存在”。原子在虚空中互相碰撞,形成漩涡运动,从而互相结合形成万物。原子分离,事物就灭亡。
⑴ 材料一、材料二中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材料一中的两个观点有什么共同点?材料二中的观点有何局限性?
⑵ 在世界本原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解释的?
2013-04-18更新 | 478次组卷
主观题-图表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为缓解实体经济融资困难,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2年2月24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时隔两个多月来央行再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此次调整后,我国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为20.5%,中小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为17%。粗略估算,此次下调后,可一次性释放银行体系流动性约4000亿元人民币。
(1)上述材料各反映了什么哲学观点?
(2)材料一与材料二体现的哲学观点有何不同?
2017-11-22更新 | 20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