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 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35 题号:2142465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科学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重大课题,为处于历史十字路口的世界指明了前进方向。

材料一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习近平总书记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博大的天下情怀,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中国不仅自身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而且提出一系列加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倡议和主张,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新的动力,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凝聚强大合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前行,书写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材料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孕育的宇宙观和天下观结合起来,把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与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统一起来,把实现民族复兴和推动人类进步统一到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这一理念,为不同文明相处提供新范式,为全球治理提供新思路,为国际交往提供新观念,为应对共同挑战提供新方案,是对传统国际关系权力观、利益观、发展观、治理观、秩序观的创新和超越。


(1)结合材料一,运用联系观的知识,说明人类应如何建设绿色家园。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对我国文化发展的启示。
(3)请你为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青春力量提两条建议。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9年春节期间、,被称为中国首部“硬科幻电影”的《流浪地球》在国内连创票房新高。冰封的城市地标建筑、北京市交通管理局温馨提示、卡式电视游戏机、毛笔书写的大红福字等,这些精心选择的细节都与未来场景构成了有意味的冲突,使观众会心一笑又沉浸其中。四年筹划,两千多个特效镜头,三千多张概念设计图,八千多张分镜头画稿,一万多件道具制作……围绕这部电影作品,凭借迎难而上的勇气,克服困难的信心,7000多人的团队倾尽心血,最终赢得影片口碑、票房双丰收。

火遍全国的同时,这部影片在国外上映时也频频爆满,国外观众和影评纷纷点赞。《流浪地球》体现了中国的亲情观念、英雄情怀、奉献精神、故土情结和国际合作理念。可以说,这部电影以其大胆想象和充满中国特色的叙事手法,为世界提供了观察中国文化和中国发展的独特视角,让世界感受到了“充满未来感”的中国魅力。这种未来感从现实中来——源自中国国力增强、经济日益繁荣的现实,源自中国科技实力、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的现实。这样的未来感,伴随着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步伐,不断给世界带来更多惊喜和美好。

材料二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封神演义》为故事原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它在口碑与票房上的双赢,再度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也回答了国产动画如何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这一时代命题。优秀传统文化曾经涵养了中国民族动画,造就了国产动画的高光时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当前,一些国产动画将经典故事放置在当代语境下改写,通过找到与当下观众的共鸣点,赋予契合时代的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给予传统文化现代表达,真实反映了当代人的生活、情感和价值追求,让作品与观众、时代同频共振。创作者们积极应对当下观众审美趣味的变化,运用先进的数字技术给观众带来视觉盛宴;在汲取优秀传统文化营养的同时,广泛吸纳外优秀文化,增强自身的创造力和感染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意识的本质和作用的知识分析说明电影《流浪地球》能够获得成功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中国电影“走出去”的意义。
(3)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国产动画是如何实现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的。
2020-05-06更新 | 53次组卷
主观题-图表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世界博览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自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展览会以来,世博会因其发展迅速而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世博会上的展馆,更是体现了“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以下是部分国家馆。
结合上述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回答:我国为什么举办世博会?
2016-11-18更新 | 32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材料一   历史认知是历史自信的重要基础,回顾建党百年恢宏壮丽的奋斗历程,一代代伟大的中国人光辉形象的背后证明: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在血雨腥风、硝烟弥漫的革命战争年代,一批批革命先烈以“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责任担当前仆后继、流血牺牲;在激情燃烧的建设岁月,一批批英雄人物在国家“一穷二白”时战天斗地、艰苦创业;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新时期,一批批先进典型勇开思想先河、勇立时代潮头,推动中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在抗洪水、防非典、抗地震、战疫情等重大危急关头,英勇的中国人舍生忘死,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除了革命英烈、建设劳模、改革先锋,还有数不清的平凡人立足本职岗位默默奉献,为国为民兢兢业业、披肝沥胆,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间正道”越走越宽广。


(1)结合材料一,运用实现人生价值的知识,阐述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一代代伟大的中国人光辉形象背后所彰显的精神特质。

材料二   动画电影《雄狮少年》中“宽眼距、吊梢眼”的主角造型引发争议,与此相类似某些产品广告中,国人的“眯眯眼”造型以及部分摄影作品中模特造型等,均被置于广泛讨论之中。中国形象、中国之美应该由谁来定义?它应该是怎样的、可以是怎样的?长期以来,在以好莱坞电影为代表的西方流行媒介将东方人物形象塑造成“吊梢眼”的同时,衍生为一种“丑化”的印象、一种固定的偏见,其实是漠视这些国家的文化与历史的结果。在媒体强大的传播能力下,已泛化为对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国家的共同想象,而这一类造型的背后实质是对不平等的文化格局与机制的揭示。在当下世界传播格局下,不让中国形象全由西方想象、判断与决定,而正确定义我们自己、有效传播我们自己的前提,是真正认识我们自己。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的知识,说明我们应该如何传播好真正的中国人之美。
2022-03-23更新 | 30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