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逻辑与思维 >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 正确运用判断 >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题型:主观题-辨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61 题号:214647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9月4日,刘某因生活消费在某二手车行购买了一辆二手车,该车行在双方签仃的《二手车买卖协议书》中承诺该车辆来源合法、手续齐全、无交通事故等。2023年11月,刘某到4S店对该车辆进行养护,被相关人员告知该车辆为事故车、泡水车。为此,刘某联系检测公司对该车辆进行检测,检测公司检测该车辆为事故车、泡水车。刘某一怒之下,将二手车行诉至法院。经法院组织司法鉴定,认定该车符合事故车表现特征,存在切割、更换、修补事实。

在处理纠纷的过程中,案涉二手车行指出其与刘某签订的《二手车买卖协议书》载明,“若发生争议,双方可以采取申请仲裁或者提起诉讼的方式加以解决”,因此,这表明双方签订了仲裁协议,双方只能通过申请仲裁的方式解决纠纷;刘某直接通过提起诉讼的方式处理纠纷的行为不合法。

(1)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说明刘某可否主张撤销与该二手车行签订的《二手车买卖协议书》并阐明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对案涉二手车行关于双方争议处理方式选用的推理加以评析。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I:如果不打倒这些祸国殃民的“国妖”,就无法解放最大多数劳苦群众。-共青团第一任书记俞秀松的青春心声

II: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钱学森

III: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时代楷模黄文秀

IV:青年事关国家发展,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事关国家发展,所以,青年是伟大理想的追梦人。-某青年学生在班会课上发表“青春奋斗强国有我”的青春演讲

(1)观点I、II、III分别是哪一种复合判断。
(2)指出观点IV中的三段论推理结构问题,并就此组成一个结构正确的三段论。
2023-07-07更新 | 158次组卷
主观题-辨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将传统地名的传承与保护纳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一项重要探索。


首都功能核心区第一批传统地名保护名录包括砖塔胡同、史家胡同、杨梅竹斜街、百花深处等598处。名录中最早的砖塔胡同、史家胡同自元代形成以来,地名传承七百余年。杨梅竹斜街,乾隆年间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便已有记载。崇文门内外大街、宣武门内外大街、德胜门内大街等的命名可追溯到乾隆年间。新中国成立后命名的街巷道路名称,则见证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传统地名类型丰富多样,充分体现了北京的文化特点。国子监街、兵部洼胡同等彰显了北京作为王朝都城的特色;崇文门内外大街及“条”“巷”等名称,体现了老城棋盘式道路网骨架和城市空间格局;灯草胡同、炒豆胡同、烟袋斜街等记录了寻常百姓生活;雨儿胡同、帽儿胡同、菊儿胡同等众多带有“儿化音”的地名,彰显了地方语言特色。


(1)给这句话换质:“将传统地名的传承与保护纳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一项重要探索”。
(2)“名录中最早的砖塔胡同、史家胡同自元代形成以来,地名传承七百余年。”是一个什么类型的判断?说明这类判断为真的条件。
(3)下边这个推理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2022-04-09更新 | 242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某校学生开展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研究性学习,在搜集材料过程中发现了以下案例。

案例一   宋某是某合资公司财务部会计。一次上班时,她擅自离岗去买水果,被公司财务部经理发现,口头对她进行了批评警告。此后,宋某又在上班时多次离岗去逛商场,被公司副总经理发现。针对宋某多次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公司根据企业内部的《员工守则》:“上班时间逛商店(场)、买东西的行为,属于乙类过失……对犯乙类过失者,累计3次公司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做出了与宋某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宋某不服,认为公司单方面做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是不合法的。

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

案例二   某公司员工陈某向公司提出离职。公司罗经理对陈某说:“不做完这项工作,你就不能离职。”过了几天,陈某把自己的工作任务完成了,要求离职,罗经理仍不同意。陈某认为罗经理失信,罗经理认为陈某曲解了他的要求。


(1)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案例一中公司单方面解除与员工宋某的劳动合同的行为是否合法。
(2)案例二中陈某是否曲解了罗经理的要求?运用《逻辑与思维》的有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2023-05-07更新 | 22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