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把握世界的规律 >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9 题号:2147188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说过:“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不同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2023年8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上的讲话提出,我们要加强人文交流,促进文明互鉴。文明多姿多彩、发展道路多元多样,这是世界应有的样子。人类历史不会终结于一种文明、一种制度。金砖国家要弘扬海纳百川的精神,倡导不同文明和平共处、和合共生,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现代化道路。要用好金砖国家治国理政研讨会、人文交流论坛、女性创新大赛等机制,深化人文交流,增进民心相通。金砖国家要拓宽教育领域合作,发挥好职业教育联盟作用,探索建立数字教育合作机制,打造全方位教育合作格局。同时,加强传统文化交流,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知识,对“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不同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的观点加以分析。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进入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理念到实践取得了辉煌成就,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取用有节”的观念,表达了先人对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认识.充溢着好山乐水的生命情趣和家国情怀。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一,提出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对中华传统生态文化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彰显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智慧。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不止于理念,在体制机制改革、生态绿色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绿色金融创新发展等方面也进行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2018年9月,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荣获联合国最高环境荣誉一一“地球卫士奖”,这是继2017年的塞罕坝林场建设、库布其治沙之后,中国以自己的成功实践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树立的又一“绿色样板”。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如何实现了对中华传统生态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智慧是对全球的重大贡献。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3)正确处理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大命题。请设计或列举两条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能体现二者关系的宣传标语。
2019-05-22更新 | 226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万里征战,饥寒交迫,生死存亡常悬于一线。红军总能在逆境中绝处逢生,最根本的是靠理想信念。为工农大众而战,为中华民族而战,为共产主义而战,已经成为广大红军将士的共同信念和自觉行动。为了理想,他们无私的奉献出自己的一切,直至生命。再困难,再艰苦,在危险,也从不动摇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长征的胜利是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胜利,是无产阶级革命理想的胜利。

迎难而上、坚韧顽强。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是长征精神的基因。独立自主、事实求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的研究解决中国问题,是长征精神的精髓。顾全大局、紧密团结。坚决维护革命队伍团结统一,是长征精神的突出特征。


(1)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知识,说明崇高理想在长征胜利中的作用。
(2)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谈谈长征精神给我们的启示。
2017-05-05更新 | 58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名校
解题方法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波澜壮阔,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推进了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材料二   如今,各中小学校充分发挥育人主阵地作用,坚持“一校一案”,使“双减”有了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实践。

甲学校:聚焦“减负提质",以“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的教学改革为抓手,打造以问题为导向的高效课堂,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力,专注力和创造力。

乙学校:以“作业辅导+赋能课程”的形式扎实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舞蹈、书法。播音主持等特色课程自主学习,为成长赋能。

丙学校:精心策划开发了实践课程,创新性开设劳动教育,阅读分享。技能学习等“多样态”项目,实现学生实践内容的多项供给,多点共促。

丁学校:探索高效创意的新生长模式,精心打造“京剧社”“新闻社”“毽球社”等多元化,个性化,生活化的社团,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个性化发展空间。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党和国家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
(2)“一校一案”是落实“双减”政策、减负提质的有效探索。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3)为落实“双减”政策,某市教育主管部门面向全社会征集有关宣传标语,请你拟定两条宣传标语,每条字数不要超过20个字。
2022-04-17更新 | 35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