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探索认识的奥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实践的特征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7 题号:215013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万众参与数实融合


2023年第19届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万众参与、“数实融合”的点火仪式成为当晚最大亮点。由全球上亿网民进行线上火炬接力形成“数字人”,与场内现实火炬手一起,零秒误差,共同点燃了杭州亚运会主火炬。

为了实现“数实点火”这一创意,技术团队在三年时间里写下了20万行代码,用几百台不同型号手机进行了超10万次测试,通过3D互动引擎、AI数字人、云服务、区块链等多种技术的结合,使象征着上亿名数字火炬手的一颗颗粒子汇聚成了巨型数字人,最终与场内现实火炬手成功完成了全世界首次“数实点火”。


(1)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及其特点的知识,分析杭州亚运会是如何实现“数实点火”的。

◆匠心独运融通表达


杭州亚运会会徽名为“潮涌”,展现了自然奇观和人文精神的融通表达。会徽主体图形,中扇面造型反映江南人文意蕴,赛道代表体育竞技,互联网符号契合杭州城市特色,太阳图形是亚奥理事会的象征符号,钱塘江和钱江潮头是会徽的形象核心,绿水青山展示了杭州山水城市的自然特质,江潮奔涌表达了浙江儿女勇立潮头的精神气质;会徽下方是主办城市名称与举办年份的印鉴,整个会徽形象象征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潮的涌动和发展,也象征亚奥理事会大家庭团结携手,紧密相拥,永远向前。


(2)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说明杭州亚运会会徽的设计所运用的创新思维方法。

◆精彩亚运自信中国

从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到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再到2023年的杭州亚运会,中国跨越33年时空,先后三度承办亚运盛会。这33年,是中国经济腾飞、社会发展、文化繁荣的重要时期,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朋友圈不断扩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势头勇往直前。亚运会让世界看到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魅力、生机勃勃的活力,也让中国和平、自信、包容、开放和发展的形象彰显于国际社会。


(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以“中国何以自信”为主题,写一篇短评。
要求:主题鲜明,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字数150-200字左右。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默默奉献为国铸剑的核潜艇之父”黄旭华,2017年被评为敬业奉献类道德模范。面对超级大国的核威慑,我国1958年开始启动研制导弹核潜艇。黄旭华通过大量水池拖曳和风洞试验,大胆提出“三步并成一步”,研制中国的水滴型核潜艇。黄旭华及其科技团队与中央20多个部委、2000多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成千上万的研制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无数次实验和失败后,先后突破了核潜艇中最为关键和重大的核动力装置、水滴线型艇体等7项技术,仅用10年时间,就研制出了国外几十年才研制出的核潜艇。30年隐姓埋名,30年静默坚守。黄旭华将人生与祖国命运绑在一起,93岁的他仍奋斗在工作岗位上。


(1)运用“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的知识,分析黄旭华等科技工作者为国铸剑的过程蕴含的哲学道理。
(2)简析道德模范黄旭华的先进事迹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
2019-03-09更新 | 124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每当雨季来临,在许多城市饱受困扰的时候,江西赣州却安然无恙,原因在于以宋代福寿沟为代表的城市排水系统,至今仍发挥作用。福寿沟排水系统,它能历经千年而继续发挥排水功能,是一个奇迹。这充分说明古人在建设排水系统时,具有超前的眼光。
福寿沟根据赣州城的地势、街道布局和地形特点,采取分区排水的原则,采用明沟和暗道相结合,因势利导,施工质量非常好,设计的排水干道断面比较大,具有前瞻性,使得排水道历经千年不致坍塌。这些原理对现代城市建设排水系统具有借鉴之处,它是古人留给赣州的宝贵财富。
材料二:传统文学,即以传统纸媒为载体而传播的文学。网络文学,即以网络新传媒为载体而传播的文学,包括长篇小说、微小说、网络段子等各种形式。传统文学相对严谨,有深厚的根基与内涵,但因形成了一些模式化的东西而使创作思维受到禁锢。借由网络平台发展起来的网络文学,因没有创作门槛及规范化的要求,创作者又可以通过网络与读者即时互动,进而改变了传统文学既往的写作观念与陈规,在形式与思维方面新奇多变。但网络文学中多数作品缺乏深度,总体发展不成熟。有文化学者指出,将来的中国文学既不是传统文学,也不是网络文学,而是整个文学生态发生变化之后的新型文学。
(1)有人根据古代赣州排水系统的设计建造得出结论“有什么样的设计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工程”。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结合材料一,请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对中国文学创作发展的影响。
2017-04-04更新 | 124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挑战贫困,显模范风采;敢想敢做,创脱贫奇迹。

毛相林,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下庄村地处秦巴山区腹地,四周高山环绕,犹如困在深井之中。闭塞的交通让下庄村长期陷入深度贫困,修路成了下庄村脱贫必须迈过的第一道坎,但一无资金、二无机械,且工程量大、环境恶劣,当毛相林提出修路的想法时,村民们大都表示怀疑和反对。

但毛相林没有放弃,经他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下庄人终于形成了"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要让下辈人过上好日子"的共识和信念。1997年至2004年,他带领下庄人自筹资金,自己动手,拼着性命,苦战7年,在悬崖峭壁之上凿出了一条8公里的"天路"。路修通之后,毛相林又思考起了如何脱贫的问题,确定了产业脱贫的思路和方向,到如今,凭借培育特色种植业,发展乡村旅游业,下庄村不仅成功脱贫,而且走上了乡村振兴之路,过上了好日子,创造了脱贫奇迹。

毛相林在带领下庄人挑战宿命、脱贫致富的奋斗过程中,铸就了不等不靠、敢闯敢拼、坚持到底的下庄精神。毛相林说,他们将结合提升乡村旅游,把下庄精神唱响,借助下庄精神文化陈列馆讲好修路的故事,传承好下庄精神,把下庄打造成弘扬,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精神的培训基地。


(1)运用有关哲学知识,分析"敢想"和"敢做"在毛相林带领下下庄脱贫致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释毛相林将提升乡村旅游与唱响下庄精神相结合的想法的合理性。
2021-04-18更新 | 2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