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把握世界的规律 >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4 题号:2153044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天津老字号,展现新津彩

材料一   祥禾饽饽铺,靠着搓、揉、叠、甩的看家技艺,传承了上百年。如今,伴随着年轻一代掌门人的推陈出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健康消费习惯相结合,在时令节气,推出旺春饼、迎春饼、九阳糕、五毒饼等新品;开展市场调研,了解大众需求,使中式点心零食化、茶点化,真正融入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在融合各地口味特色及西点元素的基础上,推出松仁奶酥、白团子、黄金竹等。小小的饽饽铺将文化、情感、味道、手艺融合在一起,年营业额从10万元到2个亿,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老字号如何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材料二   不断求,天津市出台《赋能国企老字号等品牌工作方案》,指导抵羊、飞鸽、桂发祥等老字号企业制定一品牌一策略专项行动方案,梳理制约其发展的症结,力求率先突破,形成经验做法,实现由点到面的推广。同时,老字号品牌创新发展也需要保真不变,打造品牌的根基不变个性不变,传承创新元素协调越平衡,越能增强消费者对老字号品牌的认可度。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说明天津如何促进老字号品牌创新发展。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国式现代化

◆理论渊源和文化底色

马充思主义为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索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立了一系列理论成果并使之成为党领导人民团结奋斗的行动指南。

五千年中华文明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有益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崇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理念,为以人为本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提供了重要启迪,并成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行稳致远的根本力量。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阐明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推进并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

◆共同特征和中国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一方面,这一道路是基于中国经济社会条件、历史文化传统、人类文明进程形成的一条符合中国实际、蕴含鲜明特点、彰显显著优势的现代化道路。另一方面,这一道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系统总结了发展中国家追求现代化的历史经验,为开创面向未来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新路径。


(2)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3-06-13更新 | 348次组卷
主观题-辨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需要各国交流互鉴。

一位坦桑尼亚革命党干部在了解中国脱贫攻坚的实践后表示,他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力。非洲国家有各自不同的国情,也应像中国一样,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他说:“我们要把交流中学到的经验和知识应用到国家治理中”。

一位希腊的大学教授说:“中国——希腊文明互鉴中心目前在希中两国各有4所共建高校,举办了多场学术会议,探讨推进两国文明的比较研究。中国学者的许多观点让我深受启发。”这位教授受邀赴山东曲阜,感受到希中古老文明的相通之处:“孔子等中国古代思想家与苏格拉底等古希腊哲学家,在相处之道、美德养成等问题上拥有相通的看法。”

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发布的“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成果显示,我国已与80多个共建国家签署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在共建国家建成20多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和70多个海外产业园……累计举办技术交流活动300余场,促进千余项合作项目落地……


有人说,“交流就是彼此间把自己有的提供给对方”。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2024-01-23更新 | 164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党中央提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承诺“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党中央把脱贫攻坚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创造性地提出精准扶贫理念,确立了开发式扶贫方针,建立了全国建档立卡信息系统,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问题,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帮扶的转变。坚持扶贫和扶智相结合,既富口袋也富脑袋,引导贫困群众依靠勤劳双手和顽强意志摆脱贫困、改变命运。多年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及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向贫困宣战,举国同心,合力攻坚,党政军民学劲往一处使,东西南北中拧成一股绳。300多万驻村第一书记和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把脱贫攻坚一抓到底,强调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脱贫成效的重要尺度,集中力量解决贫困群众基本民生需求,努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形成跨地区、跨部门下跨单位兰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扶贫体系。


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减贫道路!

材料二   摆脱贫困一直是困扰全球发展和治理的突出难题。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我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贫困标准,我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尺口70%以上。特别是在全球贫困状况依然严峻、一些国家贫富分化加剧的背景下,我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我们积极开展国际减贫合作,履行减贫国际责任,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做世界减贫事业的有力推动者。纵览古今、环顾全球,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几亿人脱贫,这个成绩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力量!


(1)结合材料一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的制度优势。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中国减贫样本对世界减贫事业的贡献。
2021-04-30更新 | 25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