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7 题号:2165467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我们一直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现在我们又明确提出“第二个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首先是社会主义,这是从马克思主义那里来的;同时,中国文化中朴素的社会主义元素也提供了中国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基础。“第二个结合”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自信的知识,阐释“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名校
解题方法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规模将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其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按照党中央部署,到“十四五”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至少要伴随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做到在各种重大斗争考验面前“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要大胆试、大胆闯、全力拼、踏实干,唯有如此,才能闯关夺隘、劈波斩浪,完成党中央部署的目标任务。


(1)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应如何肩负起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
(2)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将下面的文章续写完整。
要求:①围绕主题,内在逻辑一致;②阐述充分;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150字左右。

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在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让马克思主义永远闪耀真理光芒、更加彰显真理力量,指引我们走好了过往的奋斗路。走好前方的奋进路,需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需要……

2023-03-16更新 | 13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带领人民通过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运动,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稳定了政权,奠定了新中国发展的初步基础。这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逐渐转变为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只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即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具有历史必然性。

材料二   我国的改革开放是正在进行着的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造,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据此某人得到结论:中国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


(1)结合材料一,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知识,阐述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2)结合材料二,请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的知识,评析某人的观点。
2021-11-06更新 | 183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孙中山毕生奋斗,就是期盼中国成为“世界上顶富强的国家”“世界上顶安乐的国家”,中国人民成为“世界上顶享幸福的人民”。孙中山希望“发扬吾固有之文化,切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之,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

1917年到1919年,孙中山写出《建国方略》一书,构想了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其中提出要修建约16万公里的铁路,把中国沿海、内地、边疆连接起来;修建160万公里的公路,形成遍布全国的公路网,并进入青藏高原;在中国北部、中部、南部沿海各修建一个世界水平的大海港;大力发展农业、制造业、矿业;等等。孙中山擎画的这个蓝图,显示了他对中国发展的卓越见解和强烈期盼。当时,有的外国记者认为孙中山的这些设想完全是一种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今天,中国人民创造的许多成就远远超出了孙中山的设想。祖国大地上,铁路进青藏,公路密成网,高峡出平湖,港口连五洋,产业门类全,稻麦遍地香,神州遨太空,国防更坚强。孙中山致力于建设的独立、民主、富强的国家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1)指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2)运用“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知识,分析孙中山的期盼为什么能在今天变成现实?
2022-11-11更新 | 10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